戰術丨生成式AI重塑戰略傳播的五個關鍵實踐

過去幾年,生成式AI從概念走向落地的速度之快,很容易讓我們回想起當時數字媒體和社交媒體剛興起的那個年代。如今,它對公關人來說,早已不只是日常工具箱里”錦上添花”的小工具,而是企業用來重塑戰略傳播流程的”底層引擎”。
2025年Cision與PRWeek的調研數據顯示,67%的公關和傳播團隊已經把生成式AI納入了整體傳播策略中,還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團隊,在內容創作、優化以及活動策劃等環節高頻使用AI。不過,只有30%的領導層表示,對自己公司能充分挖掘AI潛力”非常有信心”。換句話說,大部分團隊還在摸索AI在企業的落地部署與實踐。

下面,我們一起結合Cision最近發布的《生成式AI在公關與傳播中的完整指南》,為公關傳播從業者提煉出五個最值得重點關注的實踐方向。
把AI有機融入內容生產全鏈路,而不僅停留在內容創作環節。
筆者發現,不少團隊已經在使用不同的生成式AI工具進行內容創作了,比如寫社交媒體和新聞稿文案、進行圖像生成等等。

但生成式AI的價值不該只局限在內容創作這一步,而是要滲透到整個內容生命周期里。
在策劃階段,AI可以通過智能提示和協作工具,幫助團隊快速產出活動主題、關鍵信息和多版本文案框架;在內容生產階段,它可以自動優化新聞稿標題、找出最佳發布時間,還能為不同媒體和社交平臺定制專屬內容版本;進入復盤階段,AI則可以幫助生成涵蓋聲量走勢、情感傾向和媒體影響力的可視化分析報告。

我們相信,只有讓AI嵌入內容生產的每一環,才能真正發揮它提升效率的優勢,讓傳播團隊有更多時間聚焦在策略性工作上。
巧用AI提升內容“GEO”能力,而不僅是SEO。
隨著ChatGPT、谷歌AI搜索等工具在搜索領域日益流行,品牌的自然搜索想做好,早不僅僅是靠谷歌關鍵詞了。
在生成式AI驅動內容生產的時代,傳播從業者要關注的不只是SEO(搜索引擎優化),還得提升內容的GEO(生成式引擎優化)能力。AI更偏愛清晰、邏輯強、結構分明的內容,像新聞稿這類層級結構清晰、信息緊湊的文本,就更容易被AI工具提煉和二次分發。
新聞稿作為企業官方聲明,天然契合Google評估AI內容的EEAT標準(專業性、經驗、權威性和可信度)。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進行新聞稿內容創作的時候,需要同時考慮人類讀者和AI“讀者”的需求來設計結構,保持可讀性和感染力的同時,還需要確保信息在被AI二次加工后,依然能精準傳遞出去。
想進一步提升GEO效果,有幾個實操技巧:
首先是結構上,可以采用倒金字塔結構,明確新聞的5W1H,開頭明確核心新聞點,正文多用小標題和層次分明的段落,結尾提煉核心價值,方便AI快速抓取邏輯主線;
其次,在信息呈現上,對關鍵數據、核心結論用加粗或項目符號突出,避免大段文字堆砌,降低AI信息提取難度;
最后,在語言表達上,少用模糊說法,比如將”取得較好成效”替換為”某指標同比提升30%”,同時避免使用過多生僻的行業術語或者修辭,確保AI能精準理解內容語義,提升在AI進行二次分發的準確性。
在危機管理中發揮AI的“加速度”優勢
現在社交媒體十分發達,一個小小的輿情點,可能在短短一小時內就演變成一場大范圍的輿論風波。這使得企業應對危機的時間窗口變得越來越窄,而生成式AI在危機管理中的價值,也因此顯得格外突出。
在輿情發酵的早期階段,我們可以通過全球媒體與社交監測工具,實時捕捉并識別潛在的輿情風險。一旦危機發生,我們可以借助生成式AI工具,針對投資人、客戶、員工等不同受眾快速生成多個版本的初步聲明。同時,AI還能基于過往案例進行分析,模擬公眾反應,幫助團隊優化長期的危機修復策略提供支持。
但必須強調的是,再智能的AI也只是公關傳播團隊的助手,最終的決策權一定要握在人手里。也就是說,企業所有對外內容都要人工審核,確保信息準、合規,還得和品牌調性一致。
建立企業級AI使用守則
隨著生成式AI工具越來越普及,它也帶來了不少風險。不過這些風險,大多不是技術本身造成的,更多是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倫理和法律問題,比如版權歸屬不清、數據隱私泄露、延續固有偏見、內容缺乏真實性,甚至被惡意利用等等。
為了既能用好AI,又能規避這些風險,建議企業盡快制定明確的內部流程和AI使用準則:先界定清楚哪些場景能用AI工具、哪些場景不能用;要求所有AI生成的內容,都必須經過人工驗證;還要聯合法務和IT團隊,一起制定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標準。另外,企業在使用AI工具時,也應該對外部保持透明,讓合作伙伴、客戶和公眾都了解企業的AI使用原則,這樣有助于企業和相關方建立信任,提升自身公信力。
把提示詞寫作當作一項核心能力
最后,我們該如何更高效地使用AI工具呢?實際上生成式AI能不能輸出我們想要的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輸入的提示詞質量。比如在內容創作時,如果能提供更詳細的背景信息、明確的預期目標和具體的輸出格式,往往能得到更符合需求的內容;在活動策劃時,把過往案例和行業標準作為提示詞的上下文,能明顯提升策略方案的質量。
對傳播和公關從業者來說,寫提示詞的能力已經不只是“基操”了,而是一種新的專業語言能力。誰能讓AI更精準地”理解自己的需求”,誰就能在傳播競爭中搶占先機。
打造高質量提示詞,關鍵在于掌握一套“讓AI懂你”的溝通邏輯。
首先,要為AI鋪墊充足的上下文,無論是內容面向的目標受眾、應用的具體場景,還是期望呈現的語氣風格,都需清晰傳遞,讓AI精準把握需求背景;
其次,明確核心目標,清楚告訴AI你要的是創意方向、主題框架,還是具體文案,別讓需求模糊導致輸出跑偏;
最后,要設定明確的限制條件,比如內容的字數范圍、風格偏好(如正式嚴謹或活潑生動),或是特定的輸出格式(如分點論述、段落式呈現),給AI劃清創作邊界。依靠這套邏輯,團隊能在各類場景下快速生成優質提示詞,讓AI的輸出更貼合實際需求的內容。
以下是《生成式AI在公關與傳播中的完整指南》中,針對公關人士的特定公關傳播任務,所提供的16個AI提示詞示例:

結語:
生成式AI是公關行業二十年來最大的一次能力躍遷,但它的出現,并不能自動幫我們贏得客戶的關注和信任。它能為我們的工作提供支持,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但真正決定傳播影響力的,還是我們使用它的方式,那就是從戰略視角出發,以合規與倫理為底線,把創意和關系維護作為核心。
尤其在AI搜索快速重塑信息獲取方式的當下,新聞稿已不再只是”發布新聞”的工具,而是兼具GEO優化、AI搜索曝光、權威信任構建的戰略資產。通過優化內容結構、融入多媒體元素、通過專業渠道分發,每篇新聞稿都能成為AI時代里,讓受眾”看見”企業的關鍵抓手。
在這個”人機共創”的新階段,讓AI做它擅長的事,讓人類保留不可替代的判斷力、共情力和洞察力,我相信這才是企業傳播部門推動AI部署與戰略應用的長久之道。
本文作者:美通社海外傳播策略顧問林春妍 Kat Lin
您也可以關注“美通說傳播”的公眾號:prnewswire?
原創文章,作者:凱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irardschools.com/blog/archives/25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