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新聞稿成為重要信息來源,論壇、博客、IM等新媒體廣受歡迎 媒體和傳播行業的不斷發展,讓記者擁有了更多獲取信息的途徑,也讓企業及其公關代理機構獲得了更多接觸和影響記者的機會。了解當前中國媒體記者的工作方式和工作需求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為此,美通社(亞洲)針對國內612名傳統和非傳統媒體從業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工作流程、獲取信息方式、信息技術和新媒體應用以及與公關行業的互動影響等幾方面聽取他們的意見和看法。 參與本次調查的記者及媒體從業人員來自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和網絡媒體,主要涵蓋財經/金融、綜合/大眾、IT和多種行業類媒體,主要年齡分布為23歲到35歲區間。受訪者主要以記者、編輯和欄目主編為主,并且超過5成的被訪者其媒體從業時間超過5年,在實際從事媒體一線報道和采編工作的群體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重要發現: — 互聯網和企業新聞稿成為記者最主要信息來源 超過45%的記者將互聯網列為其最主要的獲取信息的來源。同時,傳統的企業新聞稿依然是記者獲取企業第一手消息的重要渠道,所占比例超過43%,但是在形式和發布渠道上更為多樣,在傳統的企業及其公關代理機構向媒體直接發布的同時,在中國剛剛發展了幾年的企業新聞專線也得到了記者的認可。除了上述兩項,通過同行業其它媒體以及新聞通訊社獲取信息,也各自占有微小的比例。 調查顯示,超過98%的被訪者樂于接收企業發布的新聞稿,超過83%的記者表示會在工作中采用節選和引用的方式使用這些新聞稿。
記者對企業新聞稿的時效性和內容的針對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記者認為目前大部分的企業新聞稿內容還是有些空洞,特別是采用過于廣告化、宣傳色彩太濃的語言或者向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媒體記者提供一成不變的新聞稿,成為記者排斥企業新聞稿的最主要的原因。 此外,與幾年前的狀況有很大不同的是,關系和金錢在影響記者判斷上的作用愈發邊緣化,僅有不到百分之十五的記者表示會因為關系好的企業及其公關公司的推薦,以及有償才會選擇使用新聞稿。
由于工作任務繁忙以及工作時間的不確定性等因素,74%的記者日常采用電子郵件接收企業新聞稿,僅次于電子郵件的是IM工具,雖然所占絕對比例很小,但是也遠遠超過了傳統的通過新聞發布會獲取打印文稿的比例。同時,IM工具也是記者在日常工作中最主要的對外聯系手段,在受訪者中的使用比例超過了百分之九十,而且30%的記者還會通過IM工具與同行交流采訪線索和選題。
不管是傳統還是非傳統媒體的從業人員,對于新媒體的使用都是非常積極的,論壇、博客和社交網站在記者群體中非常流行,而且有超過75%的記者擁有自己的博客并能保持更新。 對于蓬勃發展的互聯網媒體和新媒體的前景,超過半數的記者認為其在未來將對傳統媒體造成沖擊。
公關行業在近幾年的發展在記者們看來也是非常顯著的。百分之八十多的受訪者表示近幾年與他們接觸的公關公司的數量增長了,且有超過36%的記者對公關公司在整體服務水平和專業化程度上的進步表示認可。 了解所服務企業及其所在行業的特點、了解媒體的特點和需求、及時幫助記者聯系采訪、尊重媒體對于新聞稿內容及其價值的判斷是記者對于公關從業人士的最主要要求,同時也是在記者眼中目前國內公關業者存在的主要問題。而在針對媒體記者的服務方面,及時提供圖片照片等新聞素材、完善企業網站內容及提供企業新聞郵件訂閱成為近幾年新呈現出的媒體需求。
• 企業在提升新聞稿發布效率的同時,應更加注重新聞稿的內容質量。 查看2009美通社(亞洲)中國媒體記者調查報告全文,請點擊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