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11月26日 /美通社/ -- 2025年11月21日下午,美通社媒體開放日活動在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北京周報社)成功舉行。本次活動由美通社與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聯合主辦,以"講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業故事,提升品牌權威影響力"為核心主題,吸引了約50位來自在華外資企業及中國出海企業的代表參與,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副主任賀鵬、美通社亞太區媒體拓展和發布服務副總裁劉曉林、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副總編輯林崇珍、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總經理趙全勇、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合作傳播部主任葉聰、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總編室副主任尹莉等領導出席,共話跨文化溝通與品牌傳播。
在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副主任于淑均女士的主持下,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副主任賀鵬先生與美通社亞太區媒體拓展和發布服務副總裁劉曉林先生分別代表主辦方發表致辭。
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副主任賀鵬在致辭中強調,企業和媒體機構的首要任務是向海內外受眾講好自身品牌與產品的故事,獲得認同。在信息全球化時代,需利用從專業媒體到社交媒體的多元渠道,主動擁抱新技術、探索新路徑。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媒體可作為第三方將企業的ESG實踐等轉化為能引發情感共鳴的品牌敘事,提升企業的國際公信力。跨國企業則可通過媒體將其海外實踐與國家戰略、全球關切相連,使企業"走出去"成為展示國家形象、促進文明互鑒的窗口。最終目標是共同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營造有利的國際輿論環境。
美通社亞太區媒體拓展和發布服務副總裁劉曉林指出跨文化傳播的深刻變化:當前不再是簡單的語言翻譯,核心在于如何讓企業故事在不同文化體系中更真實、更有效地被理解和看見。洞察"真實"是最高法則:最有影響力的傳播往往源于真實的人、案例和場景(如產品研發過程、工廠對社區的影響)。真實的故事最能跨越文化,建立底層情感連接,因為 "真實"是最強的國際通用語言。他還談到摒棄"一套模板打天下",不同市場有不同文化偏好,如美國看重數據,歐洲注重價值觀與可持續性,拉美偏愛有人情味的故事,東南亞重視本地化視角與表達等。
致辭環節后,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副總編輯林崇珍詳細介紹了中心的傳播平臺、資源優勢及國際合作案例,展示了其作為面向亞洲及東盟地區重要窗口的傳播實力與獨特價值。
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移動產品部責任編輯張莎莎作為一線采編人員的代表分享了極其有針對性的演講。她在演講中提到,從以往的采訪經驗來看,大多數時候,企業想講的故事和受眾想聽的故事有很大的不對稱,媒體以及企業自身都要善于挖掘好故事,既要有角度和深度,也要客觀平衡。不同區域的受眾愛聽愛看的好故事普遍源于人的情感。一般情況下,報道開始需要"鉤子"(Hook,傳播中新近發生的吸引人的事件或者熱點)來牽引住受眾的情感和好奇心,使得讀者有興趣瀏覽全文,這樣才達到傳播的目的。張莎莎還列舉了生動的案例來解答企業在國際傳播中遇到的困惑。
在主題討論與自由交流環節,美通社中國大陸媒體業務負責人趙莎、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移動產品部責任編輯張莎莎、北京策御國際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 CEO /資深品牌管理專家楊伯寧以及美通社高級傳播顧問李妍,圍繞"講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業故事,提升品牌權威影響力"這一議題,同與會企業代表、媒體專家和現場觀眾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探討。
本次美通社媒體開放日活動不僅為中外企業提供了一個與國際傳播專家面對面交流的寶貴機會,更是一次推動跨文化理解、促進傳播實踐與理論創新的有益嘗試。通過這樣的"雙向奔赴",企業能夠更好地融入當地語境,向世界講述更加鮮活、生動、可信的故事,為深化國際交流合作、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貢獻了媒體與企業的共同力量。
攝影:北京周報記者 魏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