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2025年11月28日 /美通社/ -- 2025年11月28日,復星旅游文化集團(簡稱"復星旅文")在三亞?亞特蘭蒂斯舉辦"復星旅文2026產品觀"大會,首次系統發布三大核心產品線——超級度假村、超級度假區、超級文旅Mall,并與多地文旅投資機構及產業伙伴完成18個合作項目簽約。本次大會吸引來自全國的500余位文旅投資集團及合作伙伴參加,是復星旅文近年來最重要的一次戰略發布。
復星國際聯席CEO、復星旅文董事長徐曉亮出席本次大會并發表主旨演講。他基于當前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從"旅游"與"度假"的區別出發,深度剖析了文旅產業的新發展趨勢與復星旅文錨定度假賽道背后的邏輯。
他表示:"步入"十五五",文旅產業作為承載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載體,正朝著高品質、多元化與創新化的方向實現結構性升級。度假,以內容為核心驅動力,是一種能夠深度觸動消費者情緒、引發情感共鳴的體驗型經濟,也正是復星旅文如今聚焦與深耕的賽道。我們相信,度假讓生活更美好,期待與全球文旅投資者及產業伙伴攜手合作,共同開啟度假產業發展的新篇章。"
旅游vs度假:以體驗內容為界
多年來,中國的大眾始終對旅游與度假這兩個概念的認知相對模糊,認為"旅游即度假,度假即旅游"。然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特別是疫情之后,隨著人們更加重視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平衡,以及與家人共度高質量時光的愿望愈發強烈,觀光式的旅游和體驗式的度假之間,已經出現了本質的區分。
"旅游的核心是‘空間移動'與‘外部探索'。其動作是‘去',目標是‘看',看到了什么,最終都體現在朋友圈里的九宮格。而度假的核心是‘時間體驗'與‘內部修復'。其動作是‘在',目標是‘感',這里的感是‘有感而發',時間的衡量標準不再是效率,在意的只有日升日落、潮汐漲落和內心的節奏。"徐曉亮指出。
而從商業邏輯來看,旅游與度假的區別則更為清晰。"旅游賣的是‘路線',通過精心策劃串聯景點,最大化‘看'的收益,是典型的‘流量經濟',重在人次規模。而度假賣的是‘內容',即能激發人們情感共鳴的深度體驗,比如一次全情投入的滑雪、一場其樂融融的派對、一段與海洋生物的邂逅,是典型的‘體驗經濟',追求客戶停留時長與復購率——來了,就不想走;走了,還會再來。"
"一個最簡單對旅游和度假的定義區分:旅游是向外看世界,度假是向內找自己。"徐曉亮說。
商務酒店vs度假酒店:打破收入的天花板
旅游與度假在概念上的差異,最終會體現到產品上。傳統的商務酒店和度假酒店雖均為酒店,但卻有著本質區別。特別是在今天的城市,甚至在景區,依然是商務酒店居多——這既是痛點,也是機會點。
首先從客戶服務的維度來看,徐曉亮認為:"商務酒店不需要打理客戶的閑暇時間,提供的是標準化、可預期的服務 ,目標是保障效率,滿足客戶需求。而度假酒店更像一個內容平臺和活動平臺,高度重視客戶的‘時間價值',提供多樣化的內容。"
以Club Med地中海俱樂部度假村為例:
因此,度假酒店不僅提供住宿,更主動為客戶規劃體驗,其最終目的是形成深厚的情感連接,創造難忘的回憶。
其次從盈利模式的維度來看,"商務酒店的收入核心來源于客房,收入受限于房間數和房價,是‘床位經濟',核心關注ADR(平均房價)與OCC(入住率);度假酒店則是"客房+體驗"的生態型收益,客戶為體驗付費。更重要的是,通過高質量內容運營,它能顯著提升客人的停留時長與消費頻次,從而突破客房收入天花板,實現體驗經濟的價值最大化。"徐曉亮分析道。
以復星旅文旗下三亞?亞特蘭蒂斯為例,其2024年營業收入達 15 億元,穩居海棠灣業績榜首,并大幅超越該區域其他酒店。其中奧秘便是,亞特蘭蒂斯營收結構中非客房收入占比高達50%,表明客人消費的遠不止住宿,更包括水族館探索、海底餐廳晚宴、與海豚互動及紀念品消費等多元化體驗。
"兩者的核心邏輯差異體現在:商務酒店出售‘空間',度假酒店出售‘時間'。"
風景區vs度假區:從網紅到長紅,從打卡到刷卡
如果將視角從一個酒店擴展到一個完整的目的地,看風景區與度假區。
首先從競爭壁壘出發,"風景區的比拼,很大程度上是‘資源稟賦'的比拼,這種稟賦天賦可能是自然資源或人文資源,都具有很強的獨占性,往往不可復制,誰擁有獨特的景觀,誰就掌握了流量的密碼。"徐曉亮指出,"而度假區則更注重一個后天構建的體驗生態,里面有酒店、有餐飲、有娛樂、有文化內容,它們是融合性、模塊化的,共同為游客創造一種沉浸式的度假生活。"
以復星旅文旗下的麗江阿美澤度假區為例,其不僅背靠5A級景區玉龍雪山,坐擁知名的自然景觀,更打造了獨具特色的阿美澤營地,引導游客深入自然探索,沉浸式體驗原生態的納西文化。通過結合 Club Med 所提供的一系列國際化服務與豐富活動,項目實現了"國際范"與"本土味"的有機融合,為消費者創造了一種綜合性、沉浸式且兼具品質與深度的度假體驗。
正是因為這種不同的競爭優勢,直接導致了截然不同的商業結果。
風景區因資源的獨特性,極易在社交媒體上引爆,"它是‘打卡型'經濟,容易迅速形成‘網紅',但挑戰在于,游客來得快、去得也快,容易陷入‘一次游'的困境。相反,度假區追求的不是一次的打卡,而是讓游客心甘情愿地‘刷卡'——精彩的演出、地道的餐飲、快樂的課程……通過深度沉浸帶來的高滿意度,催生的是高頻消費和重復到訪,最終鑄就的是一個品牌的‘長紅'。"徐曉亮如此形容。
"說到底,風景區競爭的是資源,而度假區競爭的是人心,是安頓人心、讓心停駐的能力。今天,中國有5A級景區,我相信未來一定會出現5A級度假區。"徐曉亮說。
商業Mall vs 文旅Mall:不止于基礎設施的城市文化名片
度假的理念,不僅適用于遠方的目的地,也正在重塑今天城市的商業空間。
"傳統的商業Mall就是一個高效的‘城市配套功能地',服務于城市居民的日常所需,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但人們來到這里的目標也很明確,完成即走。文旅Mall,更是一個讓人專程前往的‘文娛體驗目的地'。人們來此的目的不再是簡單的購物,而是為了看一場秀、參與一個展覽、度過一段獨特的親子時光。它本身,就是出行的目的。" 徐曉亮解釋道。
在運營邏輯上,徐曉亮指出,商業Mall是"交易場",更多是匯聚商品和服務;而文旅Mall是一個"關系場",一方面是與城市的關系,另一方面是與文化的關系。他同時舉例:"泰國的暹羅天地ICONSIAM,其打造的民俗主題區匯聚了來自泰國77個府的文化精華,讓本地工藝、特色美食與傳統表演生動呈現,使商場成為一個沉浸式的泰國文化博覽館。"
"因此,商業 Mall提供‘生活所需',而文旅 Mall創造‘生活所愛',對一座城市人文的摯愛,更是對一種文化體驗的熱愛。"徐曉亮總結道。
本次大會上,復星旅文圍繞國家重點城市群與文化旅游核心增長帶,全面推進三大產品線在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川渝、華中等區域的戰略布局,集中完成廣州、重慶、杭州、濟南、西安、合肥、泉州、舟山等多地 14 個重點項目簽約,涵蓋 5 個超級度假村、8 個超級度假區及 1 個超級文旅Mall。不僅體現了復星旅文在全國文旅布局上的階段性成果,也折射出文旅產業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強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