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通社媒體開放日走進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 共話跨文化傳播與企業敘事新路徑
北京2025年11月26日 /美通社/ -- 2025年11月21日下午,美通社媒體開放日活動在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北京周報社)成功舉行。本次活動由美通社與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聯合主辦,以"講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業故事,提升品牌權威影響力"為核心主題,吸引了約50位來自在華外資企業及中國出海企業的代表參與,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副主任賀鵬、美通社亞太區媒體拓展和發布服務副總裁劉曉林、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副總編輯林崇珍、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總經理趙全勇、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合作傳播部主任葉聰、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總編室副主任尹莉等領導出席,共話跨文化溝通與品牌傳播。 美通社媒體開放日活動在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成功舉行 在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副主任于淑均女士的主持下,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副主任賀鵬先生與美通社亞太區媒體拓展和發布服務副總裁劉曉林先生分別代表主辦方發表致辭。 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副主任賀鵬致辭 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副主任賀鵬在致辭中強調,企業和媒體機構的首要任務是向海內外受眾講好自身品牌與產品的故事,獲得認同。在信息全球化時代,需利用從專業媒體到社交媒體的多元渠道,主動擁抱新技術、探索新路徑。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媒體可作為第三方將企業的ESG實踐等轉化為能引發情感共鳴的品牌敘事,提升企業的國際公信力。跨國企業則可通過媒體將其海外實踐與國家戰略、全球關切相連,使企業"走出去"成為展示國家形象、促進文明互鑒的窗口。最終目標是共同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營造有利的國際輿論環境。 美通社亞太區媒體拓展和發布服務副總裁劉曉林致辭 美通社亞太區媒體拓展和發布服務副總裁劉曉林指出跨文化傳播的深刻變化:當前不再是簡單的語言翻譯,核心在于如何讓企業故事在不同文化體系中更真實、更有效地被理解和看見。洞察"真實"是最高法則:最有影響力的傳播往往源于真實的人、案例和場景(如產品研發過程、工廠對社區的影響)。真實的故事最能跨越文化,建立底層情感連接,因為 "真實"是最強的國際通用語言。他還談到摒棄"一套模板打天下",不同市場有不同文化偏好,如美國看重數據,歐洲注重價值觀與可持續性,拉美偏愛有人情味的故事,東南亞重視本地化視角與表達等。 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副總編輯林崇珍發言 致辭環節后,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副總編輯林崇珍詳細介紹了中心的傳播平臺、資源優勢及國際合作案例,展示了其作為面向亞洲及東盟地區重要窗口的傳播實力與獨特價值。 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移動產品部責任編輯張莎莎作為一線采編人員的代表分享了極其有針對性的演講。她在演講中提到,從以往的采訪經驗來看,大多數時候,企業想講的故事和受眾想聽的故事有很大的不對稱,媒體以及企業自身都要善于挖掘好故事,既要有角度和深度,也要客觀平衡。不同區域的受眾愛聽愛看的好故事普遍源于人的情感。一般情況下,報道開始需要"鉤子"(Hook,傳播中新近發生的吸引人的事件或者熱點)來牽引住受眾的情感和好奇心,使得讀者有興趣瀏覽全文,這樣才達到傳播的目的。張莎莎還列舉了生動的案例來解答企業在國際傳播中遇到的困惑。 主題討論與自由交流環節 在主題討論與自由交流環節,美通社中國大陸媒體業務負責人趙莎、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移動產品部責任編輯張莎莎、北京策御國際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 CEO /資深品牌管理專家楊伯寧以及美通社高級傳播顧問李妍,圍繞"講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業故事,提升品牌權威影響力"這一議題,同與會企業代表、媒體專家和現場觀眾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探討。 本次美通社媒體開放日活動不僅為中外企業提供了一個與國際傳播專家面對面交流的寶貴機會,更是一次推動跨文化理解、促進傳播實踐與理論創新的有益嘗試。通過這樣的"雙向奔赴",企業能夠更好地融入當地語境,向世界講述更加鮮活、生動、可信的故事,為深化國際交流合作、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貢獻了媒體與企業的共同力量。 攝影:北京周報記者 魏堯
Brandwatch強化其AI領域的領先地位
Brandwatch憑借更深入的洞察和更廣泛的數據覆蓋范圍強化其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 全新創新能力賦能營銷團隊,更迅速、更篤定地將深刻洞見化為行動。 芝加哥2025年11月21日 /美通社/ -- 作為Cision旗下公司及全球消費者情報領域的領軍者,Brandwatch今日宣布擴充數據內容,并推出新一波AI驅動創新,重新定義營銷人員和傳播人員發現、解讀并運用洞見的方式。 這一變革的核心是Iris AI——作為智能層貫穿整個Brandwatch套件,旨在幫助品牌洞察真正關鍵內容、理解其意義并做出響應。 依托行業領先的AI技術及Brandwatch自研模型,Iris將數十億數據點轉化為清晰、可操作的洞見——揭示趨勢背后的“原因”,并以透明與可控為核心,強化人類專業能力。 這些最新更新讓數據探索更具對話性、情境感知性和直觀性,同時提升自動化程度、工作流程效率,并擴大對當前最相關數字及社交渠道的覆蓋。 建立在業內最全面的數據基礎之上 Brandwatch的AI技術建立在業內最大且最值得信賴的數據集之一——涵蓋實時及歷史社交媒體與傳統媒體資源,并通過在真實營銷與傳播場景中訓練的模型進行優化。 全新亮點:更智能的工作流程、更深刻的洞見、更廣泛的覆蓋范圍: Ask Iris:快速AI聊天助手:以自然語言提問,即可通過Brandwatch獲得即時、數據驅動的答案。 它無需任何查詢指令或儀表盤,即可搜索并分析數據,自動生成圖表與摘要,并支持持續對話,以進一步細化或深入洞察。 AI查詢編寫器:根據推薦的話題標簽、關鍵詞及子版塊,從零開始創建完整布爾查詢。 AI儀表盤:數秒內總結洞見,將數據轉化為清晰可用的信息,并通過敘事性摘要揭示數字背后的故事,闡釋最關鍵內容。 拓展的數據與內容覆蓋范圍:現已涵蓋Threads、YouTube、TikTok、LinkedIn、Trajaan搜索數據,以及70,000多個熱門播客轉錄文本分析。 社交媒體管理功能增強:基于AI的意見領袖摘要、Iris AI內容翻譯,以及基于AI的行業基準分析。 到2026年,Brandwatch將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進一步升級Iris AI并拓展其功能,旨在深化分析能力、擴大覆蓋范圍——涵蓋拓展亞太地區數據源、“自帶數據”集成、更智能的視頻與圖像分析,以及全新移動應用體驗。 Cision首席產品官Jim Daxner表示:“Iris AI正成為營銷人員真正的數字化伙伴——能夠解釋、引導并加速團隊工作流程。 通過將先進的AI工具與Brandwatch的數據和分析專長相結合,我們助力客戶更快行動、洞察更遠,并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Brandwatch.com。? 關于 Brandwatch是領先的社交媒體管理和消費者情報套件,助力品牌實現雙向洞察與互動——既讓品牌精準觸達關鍵受眾,也讓受眾理解并認同品牌。 Brandwatch備受《福布斯》全球100強企業中一半公司的信賴,為全球最具創新力的企業提供基于AI的洞察與工具,助力它們把握機遇、增強用戶參與度并加速業務增長。 我們的綜合套件涵蓋消費者情報、意見領袖營銷及社交媒體管理等多個領域,助力品牌和代理機構大規模實施數據驅動型戰略。 Brandwatch是Cision品牌家族的一員,與CisionOne和PR Newswire同屬該品牌體系。 媒體查詢,請通過CisionPR@cision.com聯系Cision公關部
美通社2025年全球報告:57%的傳播專業人士使用AI撰寫新聞稿
九成企業在新聞稿中加入多媒體內容。 91%的傳播人員將新聞稿內容復用至其他渠道。 新聞稿助力超半數企業提升品牌或產品曝光度。 香港2025年11月20日 /美通社/ -- 美通社今天發布了《2025年全球新聞稿現狀報告》。報告顯示,在人工智能(AI)重塑媒體生態、影響消費者信息獲取方式的背景下,公關從業者運用新聞稿這一行業基礎工具的模式正迎來深刻變革。 2025 Global State of the Press Release Report cover image 該年度報告基于對北美、EMEIA(歐洲、中東、印度、非洲)及亞太地區近千名傳播專業人士的調研數據,以及對12個月內通過美通社發布的逾30萬篇新聞稿的分析。報告全文可在此處獲取。 主要發現 全球超半數企業正使用生成式AI撰寫新聞稿部分內容。 九成企業目前總是或有時會在新聞稿中加入多媒體素材,凸顯出視覺內容在現代數字敘事中的重要性。 美國93%和EMEIA地區91%的傳播從業者預計,未來一年將發布相同或更多數量的新聞稿。 91%的傳播人員會將新聞稿內容復用至其他渠道,其中社交媒體是最主要的二次傳播平臺。 57%的傳播專業人士表示,新聞稿提升了其品牌或產品可見度。 新聞稿的價值所在 盡管曾有預測認為新聞稿會走向衰落,但事實證明,在2025年,它作為AI引擎高度依賴的可信信息來源,其重要性一如既往。 隨著整合型新聞編輯室與AI驅動搜索重新定義內容發現機制,品牌需要通過內容的Multichannel Amplification?來優化新聞稿分發策略。 生成式AI正在重塑公關策略,推動傳播從業者從SEO(搜索引擎優化)轉向GEO(生成引擎優化)。在這一趨勢下,時效性強、關聯度高的內容對保持競爭優勢、確保信息的可發現性至關重要。 美通社總裁Matt Brown表示:"在AI加劇網絡內容真實性信任危機的當下,新聞稿作為品牌經時間戳認證的可靠信源,其重要性愈發凸顯。由于新聞稿被大語言模型廣泛引用,理解如何在當前傳播環境中最大化提升內容可發現性與參與度顯得至關重要。" "為應對這些市場變化,我們近期推出了AI驅動分發平臺Amplify,直面這一新現實。隨著企業傳播方式不斷演進,像Amplify這樣的工具正幫助品牌重新定義敘事方式、引導輿論走向、量化傳播影響以及觸達全球受眾。" 欲了解有關Amplify的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s://www.prnewswire.com/amplify-platform/
行業領先!美通社SEO和AI搜索表現突出,AI提及量雙倍領先競爭對手
香港2025年11月20日 /美通社/ -- 美通社(PR Newswire)公布獨立數據,彰顯其在搜索引擎優化(SEO)、人工智能(AI)搜索能力、線上曝光度及媒體采納率方面所處的行業領先地位。對來自Semrush的線上搜索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后發現,美通社在多個關鍵領域大幅領先于最接近的競爭對手,能夠為客戶的新聞和內容提供無與倫比的傳播范圍和曝光度。 ? 作為行業領先的新聞稿發布平臺,我們是助力您傳播新聞的最佳合作伙伴。 現在可以了解美通社如何能夠放大您的傳播信息,并確保其觸達盡可能廣泛的受眾群體。訪問https://www.prnewswire.com/apac/,能夠深入了解美通社的服務,以及美通社如何能夠助力您實現傳播目標。 來自Semrush的數據凸顯了美通社在業內的支配地位,具體數據包括: AI搜索:與競爭對手相比,美通社在AI搜索中的提及次數多出一倍,并且占據最大的發聲份額。 自然搜索流量:美通社的自然搜索流量是其最接近的競爭對手的兩倍多。 整體搜索流量:與最接近的競爭對手相比,美通社推動搜索流量達到兩倍以上。 網站權威性:指向PRNewswire.com的網站域名數量多于指向其競爭對手網站的域名數量,這表明其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獨立月訪問量:與最接近的競爭對手相比,PRNewswire.com吸引的獨立月訪問者數量是其兩倍。 關鍵詞排名:美通社的高排名關鍵詞數量多于競爭對手,這提高了客戶內容被目標受眾搜索到的可能性。 美通社客戶內容服務副總裁格倫-弗拉特斯(Glenn Frates)表示:"這些調查結果證實了美通社在AI驅動型搜索與優化技術領域持續投入的價值。我們擁有的高排名關鍵詞數量多于我們的競爭對手,這使我們的客戶能夠獲得無與倫比的線上曝光度和媒體采納率。我們的目標是,確保通過美通社網絡發布的每一篇新聞稿都能產生最大影響力,推動為我們的客戶帶來切實成效。" 此外,當客戶通過美通社發布新聞時,他們還能獨享以下關鍵優勢,為自身的傳播活動提供有力支持: 最大規模的發布網絡:美通社提供業內規模最大、資訊來源最廣泛的新聞發布網絡服務,覆蓋超過44萬家新聞編輯室、直接資訊源及訂閱用戶。 媒體與影響力人物覆蓋范圍:美通社擁有獨家數據庫,涵蓋超過27萬名記者、博主及影響力人物,覆蓋近200個新聞領域和垂直行業,這些人士均主動選擇接收美通社的新聞稿。 在線聯合發布:美通社通過其在線聯合發布網絡,觸達超過9000家數字媒體平臺,涵蓋主流媒體網站、金融門戶網站及博客。 定向分發:用戶可以按地理區域(覆蓋170多個國家,支持40余種語言,細分至州、省、地區、城市)和類別(行業、垂直領域、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投資者關系(IR)等細分領域、人口特征等)精準定位目標受眾。 編輯審核:一支全天候(24/7)運作的編輯團隊會對每篇新聞稿進行校對,檢查語法、拼寫、標點、鏈接有效性,并確保為SEO和最佳實踐添加恰當的標簽,旨在提升即時與長期搜索表現。 多媒體整合:該平臺支持用戶快速上傳并嵌入照片、視頻、圖標、信息圖及其他動態內容,最多可以使受眾參與度提升達6倍。 效果追蹤與分析:用戶可以追蹤曝光量、網站發布情況等數據,獲取必要分析指標,以證明傳播有效性,并據此調整未來營銷活動。 可信度與安全性:美通社具備高度可信度(媒體引用其內容的頻率比最接近的競爭對手高出36%),以及高度安全性(達到SOC 2 Type II認證標準)。 不久之后,美通社客戶在發布新聞稿時, ?還將額外享受新增的AI搜索權益? ,包括: 利用AI提供的內容建議,助力新聞稿通過AI搜索被更多人發現。 提供報告數據,以追蹤其內容在AI搜索引擎結果中被引用的頻率。 這些服務舉措凸顯了美通社為客戶提供最有效的新聞傳播平臺、最大化提升客戶在線影響力的承諾。使用美通社服務的客戶將享受到市場上最廣泛的傳播覆蓋面與曝光度。通過選擇美通社,企業能夠確保其信息觸達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從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優化SEO表現,并產生更大的整體影響。
美通社驅動AI時代 引領AI搜索與信息發現的未來
香港2025年11月14日 /美通社/ -- 美通社(PR Newswire)致力于向所有合法的人工智能(AI)系統和大語言模型(LLM)推行開放獲取政策,將新聞稿長期以來作為事實可信來源的角色延伸至AI時代。這意味著,記者與投資者所信賴的官方、經過來源驗證的信息,如今同樣可供AI訓練與索引使用,進一步強化其對各類受眾的價值。 通過將來源級內容納入AEO與GEO索引,美通社助力構建更可靠、更具權威性的AI未來。 該舉措鞏固了美通社在AI搜索可見性、答案引擎優化(AEO)和生成式引擎優化(GEO)領域的領先地位——這些新興領域定義了AI系統如何發現、總結和引用信息。借助結構化元數據、開放獲取機制及統一格式,美通社確保AI系統能準確解讀品牌的官方傳播內容并明確信息歸屬。 人機共用的基礎格式 該舉措確保高質量、權威的內容能夠被發現并產生影響力——既適配傳統搜索,也面向AEO和GEO新領域——無論讀者是記者、投資者,還是算法。 全域可發現性:開放框架確保客戶新聞在所有平臺均可被檢索,包括傳統媒體數據庫、金融終端,以及依賴AEO和GEO信號篩選權威內容的AI搜索引擎,如ChatGPT、Perplexity和Gemini。 信任基石:提供直接、未經過濾的源頭信息訪問渠道,確保人類認知與AI生成的回答均以事實為依據,而非虛構內容。 倡導面向所有受眾的E-E-A-T原則:經驗(Experience)、專業度(Expertise)、權威性(Authoritativeness)和可信度(Trustworthiness)構成的E-E-A-T原則,是人類專家與先進AI工具共同依賴的質量判斷標準。 美通社營銷高級副總裁Susan Wohleking表示:"新聞稿一直是記者和投資者獲取事實的權威來源。通過確保AI也能獲得同樣的直接訪問權限,我們正在為可信度筑牢未來根基,保證客戶的故事能成為所有受眾(無論人類還是機器)的核心信息來源。" 以信任為基石,為所有受眾而優化 新聞稿對人類的價值,與它對AI的價值一脈相承,天然契合新興的AEO和GEO最佳實踐,使其成為一種獨特而強大的傳播工具。 毋庸置疑的權威性:作為來源的官方聲明,它是記者尋求引述、AI核實事實的首要文件。 展現的專業度:內容本身展現了企業的第一手經驗,為行業分析和AI知識庫提供可信的見解。 可驗證的時間線:新聞稿檔案構建了歷史記錄,既支持投資者的盡職調查,也有助于品牌在網上積累長期的主題權威性。 隨著AI搜索與生成式發現技術的持續發展,美通社將繼續推動透明度、信息歸屬與訪問便利性的提升,確保可靠信息始終是智能網絡的核心支柱。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s://www.prnewswire.com/amplify-platform/。 常見問題解答(FAQ) 問:什么是E-E-A-T? 答:E-E-A-T指經驗(Experience)、專業度(Expertise)、權威性(Authoritativeness)和可信度(Trustworthiness),是評估網絡內容質量、可靠性及來源可信度的框架。 問:什么是大語言模型(LLM)? 答:大語言模型(LLM)是一種人工智能,經過海量文本數據的訓練,能夠理解并生成類人語言。ChatGPT、Gemini等工具均由LLM驅動。 問:什么是AEO和GEO? 答:答案引擎優化(Answer Engine Optimization,簡稱AEO)專注于將內容結構化,以提供直接答案,方便搜索引擎摘要和語音助手使用。生成式引擎優化(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簡稱GEO)是指將內容結構化,使生成式AI能輕松查找、解讀并將其作為信息來源。新聞稿本身就適合這兩種優化,其事實性強、格式清晰的特點,使其成為AI構建可靠答案的理想來源。 問:美通社是否允許AI機器人掃描其內容? 答:是的。美通社的robots.txt文件采用開放設置,有意允許合法的AI機器人和搜索機器人抓取、掃描并索引其平臺上的所有公開內容。 問:除新聞稿外,哪些內容能提升AI搜索中的權威性? 答:高價值內容包括原創白皮書、深度研究報告、綜合指南及詳細案例研究,這些內容能展現第一手經驗與專業度。 問:多媒體,尤其是圖片和信息圖表,是否有助于提升品牌在LLM中的可發現性? 答:是的,這是一個關鍵要素。雖然LLM無法像人類一樣"看見"圖片,但會詳細分析相關文本,如替代文本、說明文字和文件名,借此理解上下文。 更重要的是,多媒體能顯著提高人類受眾的互動度。這種潛在的互動行為會向搜索算法發送強烈的權威性信號,使內容更易被發現,也更有可能被LLM作為信息來源。因此,美通社將強有力的多媒體策略作為所有品牌渠道的通用最佳實踐。 問:美通社如何支持AI搜索和生成式發現? 答:通過維持開放的索引訪問權限、結構化元數據和統一格式,美通社確保權威的品牌內容在AI驅動的環境中易于被發現且得到準確呈現,同時支持AEO和GEO最佳實踐。
美通社2026新傳播年度大獎征集啟動,聚焦"重思"與"重塑"
??上海2025年11月5日 /美通社/ -- 近日,美通社正式宣布2026新傳播年度大獎案例征集全面啟動。本屆大獎以"重思"與"重塑"為核心主題,旨在表彰企業在內容創新、傳播策略與技術應用領域的卓越實踐,為行業樹立年度標桿。獎項申報入口:美通社新傳播年度大獎2026 ?2022至2025年間,商業傳播生態經歷深度重構:營銷核心從流量獲取轉向心智獲取,AI技術從概念熱詞沉淀為基礎設施,企業傳播邏輯加速向價值共鳴演進。 在此背景下,時隔三年,重磅回歸的美通社2026新傳播年度大獎,旨在鼓勵全行業從策略、渠道、技術到敘事方式等各個層面展開"重新思考",并在實踐中推進"重新塑造",致力于構建更具溫度、更具深度,也更貼近人心的傳播新范式,回應智能時代的根本變革。 獎項介紹 ?本屆新傳播大獎共設19個獎項類別,分別從內容策略、內容制作、品牌影響力、海外傳播、多媒體傳播、傳播洞察、團隊貢獻等不同角度,展示2025年企業傳播中的佼佼者所取得的卓越成績。尤為要提出的是,今年特別推出了表彰在品牌傳播中有特別貢獻的人物/團隊的獎項。 整體獎項包括:ESG傳播典范獎、內容價值深耕獎、AI賦能傳播突破獎、視覺敘事共鳴獎、品牌遠見銳進獎、品牌數智洞察獎、全域傳播聲量獎、贏媒體傳播貢獻獎、出海傳播領航獎、卓越貢獻傳播獎(分行業)、年度傳播團隊大獎、年度傳播活動大獎、中國品牌全球影響力年度大獎以及中國品牌出海傳播影響力人物30人(Influencer 30)。 ?征集說明 ?案例提交通道已正式開啟,企業可通過官方指定地址參與申報。詳細獎項信息及參選標準可訪問美通社官方平臺查詢。 獎項申報入口:美通社新傳播年度大獎2026? ?評審機制 ?2026新傳播年度大獎評審團將由品牌方、公關公司、媒體及學術界資深專家組成,從內容質量、創新形式和效果衡量等維度進行綜合評估。最終結果將于2026年1月15日,美通社新傳播年度大獎頒獎典禮現場公布。 歡迎通過以下官方渠道,持續獲取2026美通社新傳播年度大獎的最新動態: 訪問美通社官網:www.girardschools.com 關注美通社官方微信公眾號:"美通說傳播" ?關于美通社 美通社(PR Newswire)在企業傳播領域深耕多年。1954年美通社開創了企業新聞稿發布行業的先河,于2016年成為Cision旗下公司。美通社服務著全球七萬多家企業和機構,每天以四十多種語言,幫助客戶把他們的最新文字、圖片和視頻資訊發布給世界各地的目標受眾。此外,美通社還提供全球媒體數據監測和分析服務,為客戶的日常傳播工作提供數據、技術等支持。 關于美通社新傳播年度大獎 美通社于2013年發起并創立此大獎,旨在增強企業、機構和媒體對于以優質內容為核?的傳播理念認知,通過優秀案例推進相關實踐,幫助企業提高傳播內容的質量,并通過多種類型的新媒體渠道獲取更多傳播機會。
CisionOne全新升級:AI驅動“即時洞察”與“社交智能拓展”雙突破
多項創新升級整合傳統、社交及媒體發布渠道——使公關團隊能以更快更智能的方式消除信息誤報,實時響應并驗證傳播效果。 芝加哥2025年9月19日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的消費者與媒體情報解決方案提供商Cision今日宣布對旗下CisionOne平臺進行兩項重大升級:Instant Insights(即時洞察)儀表板增強以及CisionOne Social情報擴展。 ?這些創新共同打造更加統一的AI驅動解決方案,使公關團隊能一站式監測輿論動態,管理品牌聲譽,發布媒體通稿并展示傳播成效。 長期以來,公關團隊深陷工具碎片化、數據孤島化困境,更面臨專為營銷需求設計的平臺適配難題。這種系統性缺陷直接導致社交媒體、傳統渠道與新聞發布平臺相互割裂,危機響應滯后,且持續承受投資回報率驗證壓力。 CisionOne作為業內唯一端到端的AI驅動傳播平臺,通過以下方式直接應對這些挑戰: 高級篩選與定制——即時應用強大的篩選條件,并通過靈活選項定制儀表板,精準聚焦最關鍵的覆蓋范圍。 粒度分析——深入研究圖表和指標,揭示數字背后的真相。 洞察中心——在統一平臺上構建、組織并分享媒體報道,使協作變得前所未有地輕松。 可共享的交互式儀表板——通過交互式儀表板實現與利益相關方的無縫協作,即使對方沒有CisionOne訪問權限也能參與。 傳統、社交與發布一覽無余——通過統一的儀表板整合傳統媒體報道、社交媒體互動及媒體發布成效,全面呈現實時動態。 增強的社交功能——新增Instagram和LinkedIn集成(TikTok API即將上線),并提供更深入的內容聆聽、發布與互動工作流程。 "從危機管理到衡量獲得媒體報道的真實價值,公關團隊面臨著營銷優先工具無法解決的獨特挑戰"Cision首席產品官Jim Daxner表示, "憑借這些AI驅動的創新,我們打造了業界唯一集傳統媒體、社交情報與媒體發布于一體的傳播平臺——助力客戶加速行動,驗證傳播效果并實時守護客戶聲譽。" CisionOne現已成為業界獨樹一幟的端到端傳播平臺,將社交情報、傳統媒體洞察與記者聯絡及內容分發功能有機融合——不僅簡化工作流程,更能助力制定更智能、更具影響力的傳播策略。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s://www.cision.com/lp/next-level-pr-strategy/.。 關于Cision Cision是消費者和媒體情報、互動和溝通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 我們為公關和企業傳播、市場營銷以及社交媒體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所需的工具,助其在當今數據驅動的世界中脫穎而出。 我們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獨家數據合作伙伴關系以及屢獲殊榮的產品——包括CisionOne、Brandwatch和PR Newswire,助力涵蓋84%的《財富》500強企業的超過75,000家企業與機構洞察并影響目標受眾,實現精準溝通與深度理解。 聯系方式: 媒體垂詢,請聯系: Cision公共關系 CisionPR@cision.com? ?
CisionOne蟬聯2025年度MarTech Breakthrough"最佳媒體監測解決方案"獎
北京2025年8月19日 /美通社/ -- 美通社(PR Newswire)母公司,全球消費者與媒體情報領軍企業Cision今日正式宣布,旗下CisionOne平臺連續第二年榮獲市場情報權威機構MarTech Breakthrough頒發的"最佳媒體監測解決方案"獎。該機構長期致力于表彰營銷、銷售及廣告技術領域最具創新性的企業。 憑借前沿人工智能技術、實時數據處理與自動化能力,CisionOne正在重新定義媒體監測:為傳播團隊提供所需洞察,助力其快速反應、智慧決策、自信引領。這款智能助手不僅能追蹤日常新聞提及,更能即時捕捉關鍵信息,將紛雜的媒體噪音轉化為清晰可執行的戰略情報。 CisionOne蟬聯2025年度MarTech Breakthrough“最佳媒體監測解決方案”獎 Cision首席產品官Jim Daxner表示:"在上千個提名中脫穎而出絕非易事,我們很榮幸CisionOne再次獲得MarTech Breakthrough認可。此次蟬聯獎項印證了我們應用AI技術的深度思考:所構建的工具旨在助力公關從業者保持領先優勢,而非亦步亦趨。無論是實時預警、個性化記者觸達,還是智能輿情分析,CisionOne始終為傳播者在當今高速發展的媒體環境中提供至關重要的競爭優勢。" CisionOne核心競爭優勢 智能AI監測系統:實時追蹤品牌、競品及行業動態,配合Cision獨有的React Score評分模型實現危機預警 高效決策支持:AI驅動的即時洞察與報道摘要生成,顯著提升趨勢識別與信息過濾效率,并通過定制化儀表盤可視化呈現影響力,全面提升團隊工作效率 全渠道分析平臺:整合傳統媒體與社交媒體數據,構建全景傳播態勢視圖 PR工作流增效:全面支持PR實現一體化工作流,提供覆蓋媒體查詢、內容創作到精準投放的全流程解決方案 MarTech Breakthrough董事總經理Steve Johansson評價道:"CisionOne不僅緊跟現代傳播節奏,更在引領行業標準。在新聞爆發速度空前、傳播范圍極廣的當下,該平臺憑借為公關從業者提供關鍵決策所需的速度、清晰視野及戰略前瞻性脫穎而出,而這些正是我們推崇的突破性創新。"
美通社與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達成合作 打通新加坡市場頂級傳播通道
PR Newswire×SPH Media強強聯手,覆蓋新加坡頂尖新聞及財經平臺優質曝光渠道,助力客戶接觸更廣泛的受眾,實現更強傳播影響力 芝加哥2025年7月2日 /美通社/ -- 美通社宣布與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Singapore Press Holdings)達成戰略合作,此舉將顯著提升客戶新聞稿在新加坡市場的傳播廣度。這一重要合作將使客戶內容直達新加坡兩大頂級媒體平臺——《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與MONEY FM 89.3財經電臺。 此次合作將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助力其深化新加坡市場滲透,加強與當地專業人士及消費者的互動。《海峽時報》作為亞洲領先的媒體公司——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旗下的旗艦英文日報,是新加坡最具影響力(同時是閱讀量最高)的媒體,提供全面的國內外新聞報道;MONEY FM 89.3則是新加坡首個且唯一專注于商業與個人理財的24小時英文電臺頻道。 本次新聞稿分發合作進一步深化了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與美通社母公司Cision Ltd.自2024年5月建立的合作關系。此前簽署的內容授權協議已允許Cision客戶通過CisionOne平臺監測其旗下所有渠道的在線內容。 Singapore's most-consumed media outlets: The Straits Times and MONEY FM 89.3 美通社總裁Matt Brown表示:“此次合作再次彰顯了我們持續投資拓展全球領先傳播網絡的承諾,確保客戶觸達最廣泛、最優質的受眾。通過《海峽時報》和MONEY FM 89.3兩大渠道,我們為客戶開辟了直達新加坡高價值人群的專屬通道。” 合作的主要優勢包括: 更廣覆蓋度:《海峽時報》數字平臺每月擁有6,220萬頁面瀏覽量和850萬獨立訪客,龐大的跨平臺影響力,將大幅提升美通社客戶內容的曝光度與可搜索度 更精準觸達:美通社幫助客戶直接觸達新加坡各領域密切關注新聞與財經動態的高價值專業人士群體 美通社亞太區受眾拓展兼發布業務副總裁劉曉林表示:“Cision的全球傳播網絡與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對亞洲市場的深刻洞察,將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我們相信這將為客戶創造顯著價值,助力其以數據驅動的方式更有效地連接目標受眾。” 詳情請瀏覽:https://www.prnewswire.com/apac/
美通社發布《2025全球媒體調查報告》
近十余年來,美通社母公司Cision 推出的《全球媒體調查報告》,始終是公關傳播人士洞察全球媒體生態的重要指南。 北京 2025年5月29日 /美通社/ -- 近日,美通社重磅發布《2025全球媒體調查報告》(下文簡稱報告)。作為一份連續發布十六年的媒體生態洞察報告,今年將繼續為公關傳播人士揭示全球媒體運作的幕后真相,助力其優化媒體關系、完善傳播策略,最終幫助品牌和客戶獲得更具價值的贏得媒體報道。下載鏈接:https://sourl.cn/yzVgBP 今年的報告調查收集了全球19個市場3,126位媒體受訪者的反饋,這些市場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芬蘭、瑞典、丹麥、挪威、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中國大陸、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 本報告將能夠助您不斷進階為一名具有全球視野的媒體公關傳播專家,尤其對出海企業來說,它將是您了解海外媒體記者現狀與需求的有力助手。以下是本報告的部分重要發現與亮點。 全球媒體挑戰升級:渠道、 AI 、公信力 報告顯示,連續多年作為全球媒體記者最大挑戰的 —— "保持作為可靠新聞來源的可信度"/ 應對'假新聞',如今已位居第二。而"適應受眾不斷變化的媒體消費行為"已成為全球記者面臨的首要挑戰。 兩大挑戰的排名發生互換,反映出記者們正在竭盡全力應對日益碎片化的媒體生態,這也是公關傳播人員同樣面臨的挑戰。 另一顯著變化是:"人工智能的崛起"從去年的第六大挑戰躍升至第四,30%的記者將其列為過去 12 個月中的最大挑戰之一。 從區域來看,歐洲、中東及非洲以及北美地區的記者,更加疲于應對受眾不斷變化的媒體消費行為,亞太地區記者最擔憂的則是人工智能帶來的行業顛覆。 AI 改寫媒體生態,亞太地區差異顯著 報告顯示,全球已有53%的記者在工作中開始使用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這一數據與去年相比,呈現顯著增長。另有14%計劃開始使用。 其中,北美記者對人工智能的接受度最低,近半數(49%)表示目前未使用且無使用計劃,這一比例在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為30%,在亞太地區僅為11%。這也就是說,目前亞洲地區的媒體記者對AI的接受度更高。 記者使用AI的主要用途包括:研究特定主題25%;協助訪談及音頻轉錄23%;協助總結文本20%。其他用途還包括:協助創建內容大綱或初稿;構思采訪問題;構思報道選題;制作多媒體;了解受眾等。 在研究、文字轉錄和內容摘要這三個應用場景中,歐洲、中東及非洲以及北美地區記者使用AI最為普遍;而亞太地區記者則更傾向于使用生成式AI生成內容大綱或初稿。 另外,媒體記者對于公關傳播人員使用生成式AI這一問題的態度持開放態度,僅27%的受訪者表示"強烈反對"。其中,北美記者對公關傳播人士使用AI的反對聲最為強烈,高達五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強烈反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亞太地區記者,該群體對AI的使用度和接受度相對更高。 而記者拒絕公關傳播人士使用AI的主要顧慮存在于: 擔心AI內容可能存在事實性錯誤 擔心內容數量增加但質量未同步提升 擔心內容缺乏真實性或創造性 擔心內容涉及版權侵權和抄襲指控 擔心AI生成內容存在潛在偏見 當我們邀請全球記者說出他們使用或不使用AI的原因時,他們如此評價: "我會用?AI 輔助總結研究,但多次發現其錯誤離譜到令人震驚,反而需要額外核查,適得其反。" "我時常試用AI ,但其準確性存疑,始終讓我難以放心。" 對此,報告建議公關傳播人士使用AI時,應注意以下三點: 真實性優先:當記者確信AI生成內容不僅事實準確,而且包含引人入勝的敘事時,他們的接受度最高。務必精心打磨AI生成內容,確保品牌獨特的聲音和觀點得以凸顯。 切勿輕信AI輸出:鑒于記者對AI生成內容的合理擔憂,公關傳播人士應坦誠說明AI的使用情況,并確保內容經過驗證、真實可信。 向記者取經:記者們正在多維度探索AI應用,公關傳播人士可借鑒這一思路:大膽嘗試AI工具以提升效率、激發創意,但必須確保所有 AI 生成內容都經過行業專家驗證。 重塑公關中的"關系"本質 今年的報告數據指出,即便記者工作繁忙,但他們大多數對與公關傳播人士與其建立聯系持開放態度,但關鍵在于采取正確的方式。 然而各地區記者的首選答案卻出奇簡單:"通過郵件自我介紹并說明聯系目的",有高達85%的受訪者選擇此選項,遠超第二、三位選項:"向我推介新的相關選題思路"和"邀請我參加行業活動"。 下圖提供了更詳細的與記者建立聯系的方式。 報告進一步探究了公關傳播團隊聯系記者時,提供給他們真正所需的內容有哪些。與歷年報告一致的發現是:新聞稿仍是記者最需要的內容。此外,多數記者也表示需要獨家新聞和原創研究報告。 如果說有什么比了解記者需求更重要的事,那必定是知道他們的禁忌。當被問及最無法容忍的公關行為時,"向我發送垃圾郵件,推介不相關的內容"高居榜首(不過亞太地區記者對此容忍度較高),其次是"包裝成軟文的推介"。在所有地區,"提供不準確或來源不明的信息"均位列前三雷區。 除了以上重要內容,報告還揭露了:記者的推介內容偏好、全球媒體記者社交平臺使用情況、多媒體要素分析等重要內容。 如今,世界媒體格局已然全面進入"算法主導、流量為王"的碎片化生態。而在這樣的生態中,媒體記者在真實的堅守、內容的質量與點擊率的壓力間掙扎,公關傳播人員也在信息過載中艱難地塑造品牌聲量與價值。 對企業來說,精準把握媒體運作規律與記者們的痛點需求,才能更好地實現信息的有效觸達,才能在嘈雜的輿論場中構建"媒體-公眾-品牌"的價值傳遞閉環。
美通社2025品牌出海本地化傳播策略研討會在深圓滿舉辦
深圳2025年5月26日 /美通社/ -- 2025年5月15日,由美通社主辦的"從‘地理遷徙'到‘心智扎根'——品牌出海本地化傳播策略研討會"在深圳成功舉行。活動匯聚美通社、鳳凰衛視、領英、RINGCONN等平臺和行業專家,吸引80余位行業代表及超千名線上觀眾參與,共同探討如何以本地化策略突破文化壁壘,助力企業全球化發展。 美通社資深策略專家陳子晗從全球視角出發,分享了對2025年企業傳播趨勢的深刻洞察。她強調,AI與數據分析工具已深度融入傳播的各個環節,推動內容生產、受眾觸達及效果評估全面升級。同時,多渠道傳播與品牌價值升級成為文化適配關鍵。企業需以敏捷策略應對行業變革,將傳播轉化為品牌長效增長的驅動力。 鳳凰衛視記者袁瑋曄結合一線案例,闡釋"故事力"在本地化傳播中的核心價值。她提出,優秀的本地化故事需緊扣本地用戶痛點,以全球視野提煉普世價值,并通過人性化表達激發情感共鳴。"媒體不僅是信息傳遞者,更是文化翻譯者。"袁瑋曄強調,通過有溫度的本土敘事,品牌可跨越文化鴻溝,建立深度信任。 針對亞太市場布局,美通社媒體及受眾拓展經理黃琳分析了香港地區獨特的媒體生態。她指出,香港融合中西文化基因與成熟媒體體系,是企業輻射東南亞乃至全球的戰略跳板。現場,黃琳分享了與香港媒體建立長期合作、實現共贏的具體方法,強調本土化合作需兼顧資源整合與文化敏感度。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品牌需要解決文化差異、用戶習慣等核心問題。本地化傳播成為連接全球市場與本土消費者的核心紐帶。領英營銷解決方案客戶總監紀若昀結合領英的全球化平臺優勢,揭秘如何通過精準營銷和本地化運營,實現高效獲客與品牌沉淀。 活動最后,RINGCONN海外PR負責人劉萌萌從智能戒指出海實踐出發,拆解從產品定位到傳播落地的全鏈路策略,為科技企業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她強調,硬件出海需以差異化傳播凸顯技術價值,并通過本地化內容建立用戶信任。 本次活動從趨勢洞察到故事傳播,從媒體共生到出海獲客,再到智能硬件的實戰經驗,勾勒出品牌出海"心智扎根"的路徑。技術與數據賦能、媒體生態共建、本地化價值融合等共識,彰顯行業對創新傳播模式的深度探索。未來,美通社將持續攜手全球伙伴,以專業化服務助力企業精準連接國際市場,共塑傳播新生態。 ?
挖掘技術賦能下的企業傳播新動能 ---- 美通社媒體開放日走進界面財聯社
上海2025年4月23日 /美通社/ -- 2025年4月16日下午,美通社與界面財聯社聯合舉辦的媒體開放日活動在界面財聯社上海辦公區會議室舉行。界面財聯社黨委委員、副總裁,界面新聞高級副總裁,上海報業傳媒行業協會副會長郭為中、財聯社常務副總編輯曲偉治、美通社媒體業務負責人趙莎及華東區業務負責人陳珊等多位領導出席并致辭。本次活動吸引了50余位各行業的跨國企業與本土企業嘉賓的參與,共同探討在技術賦能背景下,企業傳播與主流媒體之間的創新與合作。與會者分享了各自的見解,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活動現場 在當前技術創新與新媒體高能發展的時代,企業如何有效提升品牌影響力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與會嘉賓分享了各自的見解,認為企業傳播不僅要依賴傳統媒體的力量,更要積極擁抱技術的變革。大數據、AI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既讓媒體和傳播業者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為企業提供了新的傳播渠道和方式,使得企業的傳播效率大幅提升,不僅能更精準的觸達目標受眾,更能提升品牌的權威性和影響力。與會嘉賓普遍認同:在未來將在技術賦能的背景下,還需要探索更多創新型的傳播方式,推動企業與媒體之間的互動升級,才能推動內容的高效傳播。 活動現場 活動最后,與會企業嘉賓在界面財聯社的帶領下參觀了界面財聯社AI智能系統在采編流程上的應用,大家都對AI在傳播行業中的應用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也引發了未來更深入的思考。 活動現場-會后參觀 此次媒體開放日活動不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行業內交流合作的重要契機。美通社與界面財聯社將繼續攜手推進企業傳播的創新與發展,共同迎接媒體行業的新機遇。
Cision宣布獲得2.5億美元新資金
芝加哥2025年4月15日 /美通社/ -- Cision Ltd. ("Cision")作為全球公關及營銷傳播領域專業人士所信賴的媒體傳播效果軟件與服務領軍供應商,今日宣布已成功鎖定2.5億美元新資金融資承諾。此舉不僅將為公司運營注入更大靈活性,更將有力推動業務增長,并獲得了現有貸款機構及票據持有人的廣泛支持。 Cision關聯公司Castle US Holding Corporation("公司")簽署了一份承諾函及其聯合文件(統稱"承諾函"),根據該承諾函,公司和公司90%以上的未償債務持有人("承諾方")同意開展某些融資交易("交易"),具體如下文所述。 承諾方包括公司現有優先擔保信貸中約99%的貸款人和公司現有無擔保票據("現有票據")中約95%的持有人。 交易將為公司帶來重大收益,包括:(i) 為公司額外籌集約2.5億美元流動資金,(ii) 減少部分債務融資的未償還本金,以及 (iii) 延長債務期限。 Cision首席執行官Guy Abramo表示:"這些交易再次表明,我們債務投資者群體中優質機構對公司的大力支持。 流動資金增加以及債務到期日延后至2030年及以后,我們便有能力實施公司制定的長期增長戰略。" 本新聞稿包含針對現有票據其他持有人的重要信息,希望邀請他們參與私有票據置換(定義見下文)。 建議您通讀本新聞稿全文。 根據承諾函規定條款,承諾方承諾開展以下交易并采取相關行動:(a) 通過新增資本和公司現有債務置換相結合的方式籌集,(i) 優先擔保第一留置權第一順位定期貸款,本金總額相當于約2.5億美元新資金,外加以實物支付的交易費用("第一順位定期貸款"),以及 (ii) 優先擔保第一留置權第二順位定期貸款,本金總額需足夠按照現有信貸協議(定義見下文)以公司和承諾方以及參與交易的其他貸款人約定的價格完成定期貸款收購("第二順位定期貸款"),(b) 將全部現有票據置換("私有票據置換")為按照新契約新發行且于2031年到期的第一留置權第三順位10.00%優先擔保票據("第三順位定期貸款"),以及 (c) 同意修訂于2020年1月31日簽訂的現有信貸協議("現有信貸協議")和于2020年2月5日簽訂的現有無擔保票據契約("現有票據契約"),目的是刪除其中幾乎全部限制性條款,并做出其他有利于交易的修改。 承諾書還規定,現有循環貸款人將以無現金方式置換為總承諾金額約為1.37億美元的優先擔保第一留置權第一順位循環貸款("第一順位循環貸款",與第一順位定期貸款、第二順位定期貸款和第三順位票據統稱為"超優先償還債務")。 第一順位定期貸款和第一順位循環貸款將于2030年4月29日到期,第二順位定期貸款將于2030年5月31日到期,第三順位票據將于2031年6月30日到期。 超優先償還債務將由現有信貸協議擔保人共同和分別提供優先擔保,并由公司和上述擔保人以其幾乎全部資產作第一留置權擔保。 ? 公司打算用交易中獲得的借款和相關收益 (i) 永久性全額償還并終止償還2025年1月30日部分過橋信貸協議下所有未償還承擔額,(ii) 償還并終止,或促成全額償還并終止部分公司間信貸協議和期票項下全部未償還承擔額和義務,(iii) 為根據交易條款收購現有信貸協議項下定期貸款提供支持,(iv) 為支付在私有票據置換中被要求注銷的現有票據以及在交易中被收購的現有信貸協議項下定期貸款所產生的應付和未付利息提供資金,以及 (v) 支付相關交易費用,及用作周轉資金和一般企業用途。 Abramo表示:"Cision是領先的戰略傳播服務提供商,致力于實時、積極主動地塑造品牌和企業的未來。 交易將為我們帶來關鍵流動資金,使我們能夠繼續為超過75,000家合作伙伴(其中包括84%的財富500強企業)提供服務,助力它們了解、講述并傳播自身故事。" Cision的財務顧問和法務顧問分別是Houlihan Lokey與Milbank LLP。 承諾方的財務顧問和法務顧問則分別是Evercore與Gibson, Dunn & Crutcher LLP。 私有票據置換 公司計劃于2025年4月22日("首次發行日")根據私有票據置換協議向承諾方票據持有人("承諾持票人")發行第三順位票據, 并于2025年5月12日或之前,即首次發行日后20個工作日內,邀請不屬于承諾持票人的現有票據持有人參與私有票據置換,置換條款與承諾持票人相同。 票據持有人若想收到更多有關私有票據置換條款的信息,請通過Cision@is.kroll.com聯系Cision。 私有票據置換在各方面均受Cision決策和自由裁量權的限制,以及通過公開市場或私下協商交易購買現有票據的權利說明: 首發票據。 于2025年4月17日或之前聯系Cision的票據持有人可能有資格在首次發行日收到第三順位票據。 追加可互換票據。 于2025年4月17日之后、2025年4月29日或之前聯系Cision的票據持有人可能有資格在2025年5月2日("追加發行日")收到第三順位票據。 公司預計,在追加發行日發行的第三順位票據將可與在首次發行日發行的第三順位票據互換。 追加不可互換票據?于2025年4月29日聯系Cision的票據持有人將有可能在更晚時候收到第三順位票據。?不過,2025年5月2日以后發行的第三順位票據可能無法與于首次發行日或追加發行日發行的第三順位票據進行互換。 共同持有約95%現有票據的承諾持票人已承諾將其持有的現有票據全部置換為第三順位票據。 由于承諾方參與度高,現有票據持有人須注意,私有票據置換可能對不按照私有票據置換條款出價和購買的現有票據的流動性和市場價格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不按照私有票據置換條款出價和購買的現有票據將繼續流通,并受現有票據契約條款約束,而修訂后的現有票據契約將刪除其中幾乎全部限制性條款("擬議修訂案")。 票據持有人須注意,如果擬議修訂案正式生效,按照擬議修訂案對現有票據契約中條款和其他規定進行刪除或修改后,公司及其子公司將可以采取現有票據契約之前禁止的某些行動,包括可能導致公司信貸風險上升、對現有票據流動性、市場價格和價格波動性產生不利影響或以其他方式損害票據持有人利益的行動。 第三順位票據尚未按照美國1933年《證券法》修訂版("證券法")或任何其他證券法規進行登記,除非《證券法》和任何其他適用證券法規登記要求予以豁免,或交易不受《證券法》和任何其他適用證券法規登記要求約束,否則不得發售或出售第三順位票據。 本新聞稿僅供參考。?本新聞稿不得構成任何出售要約或購買邀約,如任何州證券法規規定,在證券登記或取得資格之前進行要約、邀約或出售屬于非法行為,則不得在該州出售任何此等證券。 鼓勵現有票據持有人就私有票據置換事宜咨詢自己的法務、財務和稅務顧問。? 關于Cision Cision是消費者洞察、媒體情報、互動參與以及傳播解決方案領域的全球領軍企業。 我們致力于為公關、企業傳播、市場營銷和社交媒體專業人士提供所需工具,助其在當今數據驅動的世界中取得優異表現。 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獨家數據合作伙伴以及屢獲殊榮的各類產品,包括CisionOne、Brandwatch和PR Newswire,我們助力超過75,000家企業和組織(包括84%的財富500強企業)找到并了解其關鍵受眾,提升品牌在關鍵受眾中的可見度,增進受眾理解。 媒體垂詢,請聯系: Cision公關部 CisionPR@cision.com 前瞻性敘述 本新聞稿包含有關未來事件和預期的聲明,因此構成美國1995年《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案》和其他聯邦證券法規中所定義的"前瞻性敘述"。 這些前瞻性敘述僅是預測,無關既往事實,通常使用"認為"、"推測"、"預計"、"預估"、"估計"、"預測"、"展望"、"目標"、"努力"、"尋求"、"預測"、"打算"、"戰略"、"計劃"、"可能"、"可以"、"應該"、"將要"、"將會"、"將是"、"將繼續"、"將可能導致"等詞語或其反義詞或變體或通常旨在說明前瞻性敘述的類似詞語加以描述。 除既往事實聲明外,所有其他敘述均可被視作前瞻性敘述,包括有關Cision或公司打算、預計、預測、相信或預期未來將會或可能發生的活動、事件或發展的任何敘述。 前瞻性敘述不是對未來業績的保證,而是可能受到風險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導致實際結果與當前預測結果產生實質性差異。 前瞻性敘述可能受到不準確假設或已知或未知風險和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其中許多因素對于確定Cision、公司及其子公司和關聯公司的實際未來業績十分重要。 前瞻性敘述基于當前預測和當前經濟環境做出,涉及許多難以預測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 實際結果可能與前瞻性敘述中明示或暗示的結果存在實質性差異。 本新聞稿中包含的前瞻性敘述僅基于新聞稿發布之日的情形做出,如果公司稍后發現相關聲明不可能實現,公司不承擔公開糾正或更新任何前瞻性敘述的任何義務。
美通社母公司Cision聯合PRWeek發布《2025企業傳播報告》
北京2025年3月20日 /美通社/ -- 近日,美通社母公司Cision聯合全球知名公關媒體《PRWeek》共同發布了《2025企業傳播報告:傳播進階之路,重構品牌敘事》(下文簡稱報告)。這是Cision連續第八年發布此份重磅報告,并在每一年的調查中都會持續跟蹤并評估,傳播行業當下最優先采用的策略與工具,可為全球傳播人士提供參考與實踐價值。點擊鏈接下載完整報告:https://sourl.cn/KfTNth 今年的報告除了詳解傳播策略與工具外,還新增兩大看點: 第一點是隨著生成式AI的快速普及,傳播人士對這項AI工具的認知與應用層面,已經進階到哪一步了,這是所有傳播人士都應關注的焦點。 第二個點是今年的調查數據與2017年首次調查數據進行了大量對比。時隔8年,傳播人士在傳播策略與工具層面發生了哪些巨大變化,這也是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 下文是本報告的部分亮點數據,歡迎您下載完整報告。 企業使用AI工具的最大挑戰是:溝通 一個打破認知的調查結果是,傳播人士對AI的最大的擔憂,已經不是其對工作穩定性的影響,而是如何對外溝通。 調查中有32%的受訪者將,"如何對利益相關者傳達企業使用了AI,又會對組織產生哪些影響"列為AI帶來的最大挑戰,該數據占比最多。 緊隨其后,傳播人士還擔心AI帶來的不良后果有:工作崗位的淘汰28%,傳播預算的削減26%,傳播人士爭取到的"決策席位"將被邊緣化14%。 有37%的公司,自主開發了AI工具 報告認為,一項技術真正普及的標志在于,從業者開始為企業創建自己的專有工具。 在AI和營銷傳播領域,報告向受訪者提出問題:貴組織是否已開發 /創建至少一種專有AI工具供內部或客戶使用?有37%的受訪者,表示企業已經開發了相關工具。 受訪者還進一步介紹了,其公司開發使用的AI工具類型,包括: RAG(檢索增強生成)工具:高效處理并總結公司海量知識產權和研究內容。 專有洞察引擎:通過分析大數據集,追蹤受眾對公司行業相關話題的參與度,識別關鍵影響者,整合來自媒體組織和影響者的洞察。該工具提升了工作效率與專業水平,支持快速創建定制內容,并針對特定客戶實時提供有價值的數據。 專有AI工具:用于評估客戶增長情況,并將其與我們的所有投資及每項應用的投資回報率進行對比。 AI會議自動化工具:在會議結束后自動整理幻燈片、內容、行動事項等,供銷售人員發送給客戶。 數據分析工具,最有用的兩個價值 毫無疑問,在追求營銷科學化的今天,數據分析工具是無比重要的方式,而與之相關的系列問題也依然是今年報告的重點關注領域。 報告顯示,有90%的受訪者表示,當下的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數據分析工具。而如何使用數據分析工具,受訪者表示最常用其的兩個方面是:受眾定位46%與ROI評估36%。值得注意的是,策略制定這一選項的比例最低,這證明在創造力與邏輯能力等方面,數據分析工具的幫助度有限。 員工,是最具影響力的人群 本報告在八年的研究中,持續關注的另一話題是:消費者最看重哪些第三方的推薦。今年的報告列出了八類影響者并進行排名,結果出人意料,員工首次成為最具影響力人群,有52%的受訪者選擇了該選項。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是:普通消費者51%,企業高管40%。 可見,員工傳播的覆蓋面雖然有限,但他們的影響力正在加強,企業需要學會,如何在尊重和共贏的基礎上,去激活這種企業內部所蘊含的巨大影響力。 名人的影響力在今年的調查問卷中處于墊底狀態。 報告還揭露了按不同行業劃分,八類影響者的排名情況,這些排名可對該行業的KOL采用帶來參考。這些行業包括藝術、娛樂、金融、醫療、科技、互聯網等。 2025傳播人應聚焦的三大工作事項 2025年傳播人士自我期許的三大重點關注事項,都包括哪些?調查中,排名前三的選項分別是:分析與報告46%,內容創作45%,媒體推廣/影響者管理37%。從TOP3的選項能發現,它們都緊密相關內容創作。企業是否擁有具備管理能力的內容創作團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社交聆聽、媒體報道、ROI分析、聲譽管理、媒體監測與媒體數據庫管理,依然是傳播人士聚焦的重點。
美通社助力企業擴大亞太市場影響力,2024年再贏眾多內容合作新伙伴
2024年美通社持續拓展亞太地區的媒體合作伙伴,有效提升企業新聞稿傳播覆蓋范圍 發布效果核心亮點 美通社新推出的亞太英文增強發布與基礎發布相比,媒體轉載量強勁增長77%。 大中華區的平均媒體轉載量大幅提升25%。 為助力企業在韓國與日本市場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美通社與當地的主要新聞機構及新聞聚合網站加強了媒體合作關系。 香港2025年1月15日 /美通社/ --?今日美通社欣喜宣布,2024年美通社媒體發展網絡迎來全新里程碑!我們通過持續深耕并建立媒體合作關系,進一步為企業擴大了亞太地區的發布網絡與傳播效果,總共新增323家內容合作伙伴,合作媒體總數達到遙遙領先的2,300家。這些新進展將進一步鞏固美通社作為亞太地區的,最廣泛、最可靠的新聞稿發布領軍者地位,使企業能夠在不同市場進行更高效的品牌傳播。 美通社亞太區受眾拓展兼發布業務副總裁劉曉林對此表示:"美通社作為一家頂級的新聞通訊服務提供商,我們將持續致力于開拓全球各個市場的媒體合作伙伴,為客戶在目標市場提供高質量且高度相關的媒體報道。"? 亞太地區,美通社為企業進一步提高發布質量 亞太區英文市場:2024年3月,美通社面向亞太地區的主要新聞機構和有影響力的出版商網站推出了"亞太英文增強發布"。這與標準版的"基礎發布"相比,增強版的媒體轉載量強勁增長了77%,可幫助企業新聞稿發布在260家優質的英文媒體上。亞太英文增強發布顯著提升了客戶在亞太區英文市場主流媒體中的影響力。 中國大陸:美通社與新華社旗下的中國經濟信息社(CEIS)合作推出了新華企業資訊(Xinhua Bizwire Circuit),使客戶的新聞稿可以發布在新華社的龐大媒體網絡中,包括中國最大的金融信息平臺—新華財經(擁有4000萬用戶)。美通社的受眾拓展團隊還與MSN中文網、科技日報APP、中國城市報網、今日中國等領先媒體建立了合作關系。 此外,美通社新聞稿還可分發至:中國日報網、環球網、中國網、新浪財經、《金融時報》(中文版)等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平臺,以及金融、科技、醫療、旅游、零售和B2B等行業的1,300家內容合作伙伴。2024年,美通社共新增21萬+社交媒體粉絲,粉絲總人數達到280萬。美通社的內容每年可在微博、微信和百度等主要中國媒體平臺上產生超5億的曝光量和瀏覽次數。 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2024年,美通社在香港和臺灣地區的內容合作伙伴數量也大幅增加,覆蓋該地區的頂級新聞門戶,如MSN中文網、雅虎臺灣和中國時報,這些網站的月訪客數分別約為6.86億、6500萬和6300萬。其他重要新增合作伙伴還包括:AM730、《巴士的報》、ULifestyle、《經濟日報》、Investing.com、雅虎香港和Line Today,這些平臺每月可吸引300萬至4600萬訪客。這些合作關系的建立,顯著提升了美通社繁體中文新聞稿的發布效果。截至2024年12月,美通社在大中華區的分發結果顯示,平均媒體轉載量從240增長到300,大幅提升25%。 韓國和日本:美通社除了與韓聯社和共同通訊社建立了獨家網絡合作關系外,韓國主要的私營新聞機構,如Newsis、News1和ZDNet Korea(每月訪客數約為380萬至1900萬)目前也加入了美通社媒體網絡。這些新增的合作伙伴確保了新聞稿在關鍵網絡中的廣泛發布。在日本,美通社與主要新聞聚合網站建立了合作,使企業新聞稿能夠通過Gunosy、Newspass和AU Service Today等領先的移動新聞應用進行發布,這些應用每月吸引600萬到4600萬訪問者。 深入認知,美通社搭建商業與媒體之間的橋梁 為加深企業對媒體環境的了解,2024年美通社在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和中國大陸組織了大量的媒體見面日活動。對于美通社的客戶和員工來說,這些體驗獨特且極具價值,使參與者能夠在領先媒體機構中獲取第一手信息并了解其運作流程。 Media Tour at Astro AWANI 此外,美通社還在中國大陸、印度尼西亞、日本、新加坡、越南、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等地舉辦了媒體聚會、研討會和小組討論會。這些活動促進了公關人士與媒體專家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與認識。 搭建紐帶,美通社聚合更多記者與影響力人群 2024年,美通社在亞太地區共新增了7,000+記者和媒體新聞編輯室。 劉曉林表示:"目前,美通社在亞太地區有超過82,000名記者、博客作者和影響力者,他們選擇將美通社的新聞稿作為主要的新聞創作來源。2025年,我們將計劃深化與主流及行業領先媒體的合作關系,在為媒體網站帶來優質內容和流量的同時,我們還將探索更多互利合作,以提供更高的商業價值。" 美通社在亞太地區的9個市場共設有16個辦公室,并擁有一支由250多名資深專家組成的團隊,共同打造了一個強大且無與倫比的媒體分發網絡。目前,美通社已與各國官方新聞機構及其媒體網絡建立了獨家或深入的合作關系,確保其分發網絡可以為客戶提供效果顯著的傳播結果。這些合作伙伴包括新華社(XinHua)、韓聯社(Yonhap News Agency)、日本共同通訊社(Kyodo News)、澳聯社(AAP)、印度報業托拉斯(PTI)、印度尼西亞的安塔拉通訊社(Antara)、馬新社(Bernama)以及越南通訊社(VNA)。
美通社舉辦2024媒體趨勢沙龍 交流媒體傳播新業態
北京2024年12月11日 /美通社/ -- 2024年12月6日,第八屆"美通社媒體趨勢沙龍"在北京成功舉辦。歷屆美通社趨勢沙龍都受到眾多國內知名媒體的熱情關注與積極參與。會上,美通社亞太區發布業務副總裁劉曉林、美通社發布業務中國大陸地區負責人趙莎與多位媒體創始人及主編,探討了2024年媒體變化的關鍵詞,洞察發展趨勢。 2024美通社媒體趨勢沙龍活動現場 ? 美通社亞太區發布業務副總裁劉曉林與在座嘉賓探討行業變化 活動上,美通社趙莎與在座的媒體嘉賓分享了美通社在2024年的媒體合作方面的新變化:2024年是美通社進入中國大陸的第22年,在這一年,美通社的媒體合作伙伴總數量接近1300家,并在與全國地方融媒體中心全面展開合作,覆蓋達到十余個省市;同時,美通社也積極地和媒體共建渠道,共享資源,并推出了更優質的發布服務產品,如由美通社與中經社共建的企業傳播服務,進一步加深了媒體與企業間的信息互通、產業融合。 美通社發布業務中國大陸地區負責人趙莎分享年度媒體調查與研究報告 美通社媒體部門的各位同事,也在活動中分享了美通社發布的2024年《全球媒體現狀調查報告》,以及重點行業的媒體傳播趨勢和亮點。其中,"保持作為可靠新聞來源的可信度/應對‘假新聞'"、 "適應受眾不斷變化的媒體消費行為"、 "AI的崛起"成為全球媒體行業面臨的三大挑戰;而對于媒體從業人員來說,裁員、資源減少、更難吸引讀者對采寫內容的關注,成為新的三大挑戰。 同時,對于大家都感興趣的AI技術對新聞領域的影響方面,美通社也通過調查數據發現,2024年全球媒體中已經有接近50%的調查人員在嘗試將AI技術引入到新聞內容生產中,26%的受訪者表示已經在使用AI生成簡單的新聞稿初稿。這表明媒體接納AI的意愿是積極的,只要其具有合理性、能夠通過驗證且可以被負責任地加以運用。 此外,調查中發現,2024年,中國記者和內容創作者進一步加大了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和擴散其原創內容的力度,由于流量數據已成為內容影響力的考核指標,所以內容創作者也同時需要在內容生產之外,背負內容運營的壓力。微信、抖音、微信視頻號、微博及小紅書是2024年媒體人分享其原創內容(圖文、視頻)活躍度最高的前五大社交媒體平臺。 除了美通社的報告分享之外,現場的各行業的媒體代表,也紛紛講述2024年所在行業的媒體感受,也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在沙龍的最后環節,由非遺傳承人的帶領,所有參會嘉賓了解了中國非遺工藝品的歷史背景,體驗了非遺手工,親身實踐手工團扇及玲瓏編晚萃制作過程,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精致與博學。 ? 非遺手工體驗:玲瓏編晚萃與手工團扇
美通社與中經社聯手 助力企業提升品牌權威影響力
北京2024年11月22日 /美通社/ -- 2024年11月15日下午,美通社與中國經濟信息社(以下稱為"中經社")聯合舉辦媒體開放日活動。活動以提升企業的品牌權威影響力為議題,與邀約的70余位企業代表一起,走進中經社,圍繞行業趨勢、企業國內及海外傳播痛點等,進行了深入地探討和交流,有效促進了企業品牌傳播與媒體生態的發展。 美通社媒體開放日,走進中經社 在本次開放日主題活動中,中經社新華絲路事業部副總經理、主任編輯魏薇與美通社中國區業務副總裁王佳聯合致辭,并共同宣布推出了由美通社與中經社共建的企業傳播產品,旨在進一步加深信息互通、產業融合,以彼此的優勢資源共同助力提升企業品牌傳播權威影響力。 今年5月份,中經社聯合美通社共同發布研究成果《2024中國品牌全球傳播調研報告》。在此之后,雙方就一直持續致力于推進中國品牌講好品牌故事、幫助企業做好國內、國際傳播。此次美通社與中經社共建的企業傳播產品的推出,為企業品牌的傳播提供了更行之有效地解決方案。 美通社、中經社與企業代表圓桌討論 本次活動中,中經社主任編輯李璐就"主流媒體如何助力企業信息傳播"的主題做了深入、專業的分享。美通社內容策略總監梁堃分享了如何提升企業傳播影響力的見解。同時,美通社媒體業務總監趙莎也在圓桌環節與企業代表積極互動,共同為提升品牌權威影響力出謀劃策。會后,與會企業代表、與中經社、美通社就本次活動議題及行業觀點展開了熱烈交流,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了解,系統性收獲了品牌提升方面的建設性意見。
美通社舉辦外資企業專場媒體開放日 走進國際商報社
北京2024年11月1日 /美通社/ -- 2024年10月16日下午,美通社在北京舉辦了外資企業專場媒體開放日活動,走進了位于豐臺區的國際商報社,聚焦向"新"求"質"為外資企業注入新動能、踐行ESG理念 擁抱新發展機遇、數字賦能創新發展、"兩化"雙輪驅動、技術創新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等議題,近30多位外資企業代表和媒體參與了此次開放日活動交流與互動。 國際商報社國際部負責人金甌帶領與會嘉賓參觀國際商報社 外資企業傳播規劃與媒體關注點融合 國際商報社相關負責人講到,國際商報社作為商務部主管的媒體平臺,全方位報道商務新聞事件,多頻道多載體多渠道反映外資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情況和訴求,助力打造外資品牌,宣傳報道外資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故事,希望通過活動建立常態化的交流機制。國際商報社國際部負責人金甌向參會嘉賓介紹了國際商報社在外資企業傳播案例、外資企業多主題報告、外資企業相關主題活動等方面做出的傳播貢獻。美通社媒體業務負責人趙莎和國際商報社記者晏瀾菲分享到,每年都會有大型的國家級展會與活動,除了在活動上有企業新品發布會、活動主題資訊傳播,企業也可以規劃和儲備更多自己品牌傳播素材及傳播點提前給到記者,媒體愿意主動報道一些與往年不同的選題內容。 趙莎建議到,企業要明確傳播受眾并制作有針對性的內容,在契合的傳播媒體和平臺上向其目標受眾人群高效傳播。同時,在全球AI趨勢下,AI也會將美通社作為重要的消息來源和內容庫,美通社與全球多國通訊社內容合作作為其重要的消息轉載源。另外,企業的傳播點可以與媒體選題與熱點相結合,比如可以在即將到來的服貿會傳播相關主題內容,聯動熱點話題,持續擴大傳播效果和聲量。 企業代表與媒體一起探討外資企業怎樣在中國講好故事 企業傳播重點與媒體發布的錯位: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內容以獲得媒體有效關注 在討論中,企業嘉賓分享了與媒體受眾溝通的建議。首先,企業要與媒體真誠溝通真實信息,其次企業要準確傳播其品牌價值觀、技術研發進展以及業績數據內容。同時,大家也討論了在品牌傳播中遇到的問題:通常企業想講的故事是媒體不感興趣的,這就造成了企業傳播重點與媒體發布的錯位,國際商報社記者晏瀾菲希望通過報道宣傳助力外資企業在一些大型會議如進博會上的傳播,挖掘品牌新故事,如品牌在進博會上的首發產品背后的故事,外資發展理念、可持續投資等內容未來可以作為中國中小企業出海的重要參考。 美通社為企業和媒體選題對接建立溝通平臺 美通社中國大陸媒體業務負責人趙莎分享到,美通社為企業和媒體選題對接建立溝通平臺,通過美通社獨有的產品ProfNet采訪熱線,連接媒體、行業專家與企業代表。 在座的企業代表分享了對媒體關注熱點與趨勢變化、品牌傳播與媒體熱點的結合、品牌國際化傳播建議等主題進行了交流互動。大家表示,美通社此次媒體開放日活動讓企業進一步了解了品牌傳播內容與媒體記者關注點的結合,品牌國際化傳播的持續性,收獲頗豐。 媒體和企業代表合影
彰顯出海傳播實力,美通社案例榮獲2024蒲公英獎殊榮
美通社出海傳播案例連續三年贏得蒲公英獎 北京2024年10月28日 /美通社/ -- 2024年10月26日,第十一屆蒲公英頒獎盛典在北京成功舉辦。美通社與安琪酵母、樂其創新聯手打造的傳播項目,雙雙榮獲2024蒲公英獎「年度出海傳播」類別的銀獎殊榮。這已經是美通社出海傳播案例連續三年贏得蒲公英獎各類獎項,充分彰顯了美通社助力企業出海的內容傳播實力。 如今,面對全球市場的新機遇,國內越來越多的優秀品牌制定出海戰略。但出海過程中普遍會面臨的痛點是:產品出海與品牌出海的不對等。這就需要出海企業與海外消費者、合作伙伴、行業媒體產生更多鏈接。但面對文化、消費行為與市場環境差異等挑戰,因地制宜的傳播策略與內容,就需要企業與專業的機構共同產出。 美通社×安琪酵母?年度出海傳播? 多個目標市場,品牌知名度如何同時打開? 安琪酵母業務遍布全球,產品遠銷至亞、歐、美、非的多個市場。品牌希望與美通社合作發布多語種企業新聞稿,及時在多個目標市場推廣安琪酵母的品牌戰略、增加海外展會的活動曝光度,以此擴大品牌的全球認知,拓展潛在的全球合作伙伴,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美通社根據企業的目標受眾畫像與當前階段的品牌目標,與安琪酵母共創產出了多元角度的出海傳播內容,包括:參展(新品/新解決方案發布)、ESG/CSR、雇主文化、商業合作/業務拓展、戰略發布等話題,并在內容中增加圖片和視頻等多媒體素材的運用,增加商業報道的可讀性。 憑借美通社在17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全球媒體發布網絡,這些內容最大范圍觸及了目標受眾,并運用"美通社全球記者數據庫"直達并吸引目標媒體記者,贏得媒體主動報道,最終全年收獲39篇外媒記者改寫的報道,讓安琪酵母獲得優質的海外媒體背書效果。 從整體成績上看,2023年安琪酵母將品牌故事以多元創新形式對外傳播(16個語種),傳播區域基本覆蓋全球,使品牌的全球媒體曝光總量達23,398,340,全球品牌聲量上漲135%,全年新聞稿媒體轉載的落地鏈接數達9,650家,多媒體訪問量646,605次。品牌故事還獲得了美聯社,奧地利國家通訊社,韓聯社、華爾街日報等頭部媒體的轉載。 美通社×樂其創新?年度出海傳播 如何在激烈的海外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樂其創新SmallRig旗下產品遠銷全球160多個國家與地區,被廣泛應用于直播、短視頻、紀錄片、好萊塢院線大片等領域,全球用戶超1000萬。當前,品牌在海外市場面臨的主要挑戰是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有效傳達品牌價值與產品優勢,增強與海外用戶的互動與溝通,提升品牌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經過用戶分析發現,購買產品的用戶群體主要是攝像師、視頻創作者/公司、攝影愛好者等,他們不僅追求高質量的拍攝效果,更傾向購買有知名度的產品,同時偏向了解產品評測等使用體驗的相關內容。 2023年期間,基于這些特點,美通社為品牌重要節點與事件,有節奏、有側重地策劃了出海傳播內容。這些內容持續報道了樂其創新SmallRig在出海傳播中的各類營銷活動,包括戰略發布、新品上市、名人合作,國際展會等,并通過美通社遍布全球的海外渠道分發,廣泛觸達了目標市場的重要門戶網站、行業網站、平面媒體、電視/廣播、通訊社等,讓企業故事在海外市場贏得話題關注度。 此外,樂其創新SmallRig的多篇新聞稿都充分結合了優質的視頻多媒體素材,讓產品以更直觀、更生動的方式在新聞稿中展現,吸引受眾。 2023年,樂其創新SmallRig與美通社合作發布新聞稿的傳播區域基本覆蓋全球,新聞事件在不同區域獲得了廣泛傳播,品牌共獲得2088家媒體的轉載數量,觸達全球媒體記者1550人,全球品牌聲量上漲130%。 美通社在兩個獲獎案例中,為企業提供全面的海外公關傳播的內容策略與渠道支持,美通社將繼續深耕企業出海傳播領域的各類創新服務,幫助中國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
美通社新設廣州辦公室,加速中國大陸市場戰略布局
廣州2024年10月10日 /美通社/ -- 2024年10月8日,美通社正式宣布在廣州設立全新辦公室。至此,美通社在中國大陸已擁有7個辦公點,標志著公司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戰略發展邁入嶄新階段。 此次廣州辦公室的設立,是美通社在中國大陸市場發展歷程中的又一里程碑,將進一步完善美通社在全國范圍內的服務網絡。 美通社中國區業務副總裁王佳表示:"廣州作為中國南方的重要經濟中心,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市場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遇。美通社將充分借助廣州的人才和資源優勢,進一步強化我們在華南市場的影響力,積極服務本地客戶,激活市場潛力。同時,我們也期待與更多中國企業和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動中國市場的繁榮發展。" 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www.girardschools.com/about/ 聯系美通社廣州辦公室:+86 20 22060436 關于美通社: 美通社于1954年開創了企業新聞稿發布行業的先河,于2016年成為Cision 旗下公司。在過去六十多年里,美通社不斷拓展,逐步打造了遍及全球一百七十多個國家、覆蓋著數十萬家各類傳統和新興的媒體的信息發布網絡。現在,美通社服務著全球七萬多家企業和機構,每天以四十多種語言,幫助客戶把他們的最新文字,圖片和視頻資訊發布給世界各地的目標受眾,幫助他們和媒體,業界,投資者,有影響力人群以及普通公眾溝通,為他們提高知名度,打造品牌、推動銷售,吸引投資。 此外,美通社還提供全球媒體數據,監測和分析服務,為客戶的傳播策略制定,效果評估,競爭分析,公關危機等日常傳播工作提供數據,技術等專業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