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5年11月14日 /美通社/ -- 在汽車電子電氣架構(EEA)加速向中央計算演進的過程中,行業普遍聚焦于功能整合與成本控制。然而,真正的變革并非僅停留在功能堆疊,而在于芯片架構的根本性重構——它不再被動適配既有功能,而是主動定義整車的算力邊界、安全等級與體驗上限。
武當C1200家族芯片的推出,正是這樣一次深層次的"架構級重構"。我們直面傳統多芯片方案難以克服的三大痛點:算力僵化、跨域延遲與安全冗余不足,從芯片底層構建了真正面向中央計算的設計理念。
這不僅代表了一顆芯片的技術突破,更標志著中國在汽車智能化的芯片核心架構領域,從"跟隨者"向"定義者"轉變的關鍵節點。
一、EEA演進的底層邏輯:芯片架構的三次"范式躍遷"
要理解武當C1200家族的價值,我們必須先回到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演進的宏觀圖景中,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的演進史,本質是芯片架構與整車通信拓撲持續適配的過程。每一次躍遷都伴隨著具體技術指標的臨界點突破。
從分布式到域集中,再到中央計算,芯片的角色已由"單一功能載體"演變為"全域智能中樞",而中央計算時代的核心矛盾,正是傳統芯片架構無法支撐多域融合的技術需求。
1. 分布式架構下的"碎片化困局"
在EEA 1.0時代,核心邏輯是"每個功能擁有自己的ECU,一個ECU配一顆專用芯片"。燈光、雨刮、車窗等各自為政,每項功能獨立運行。
這種模式在智能化浪潮背景下暴露出三大瓶頸:
此時的芯片,談不上"架構",只是孤立的功能執行單元。
2. 域集中架構下的"域間壁壘"
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發展,EEA進入2.0域集中時代,芯片設計轉向"按域專用":輔助駕駛用ADAS芯片、座艙用IVI芯片、動力用高可靠MCU。
EEA 2.0雖然將功能聚合,但域控制器間的片外通信引入了新的約束。實測數據顯示,通過PCIe Gen4 x4連接兩顆獨立SoC進行數據共享時,DMA傳輸延遲約200-500μs,加上協議棧處理,端到端延遲輕松突破5ms。更關鍵的是,NPU利用率在典型行車場景下僅達35-40%,而座艙GPU在渲染AR-HUD時負載超80%,跨域算力借用無法實現,造成30%以上的綜合算力浪費。
總的來說,EEA2.0雖然緩解了碎片化問題,在運行艙駕一體等復雜應用場景時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無法解決:
域專用芯片的本質,是將"點狀碎片"變為"塊狀孤島",仍未觸及中央計算所需的全域協同本質。
3. 中央計算架構下的"融合剛需"
L2+及以上輔助駕駛每日處理數據量達TB級,座艙需支持6屏聯動、AR-HUD、沉浸式交互等應用,中央計算EEA對芯片架構提出更多要求,必須解決三大核心矛盾:
正是基于這些根本性需求,武當C1200家族應運而生——我們不再以"功能"或"域"定義芯片,而是以"中央計算的本質場景需求"重構底層架構。
二、武當C1200家族:為跨域計算而生的"第一芯"
中央計算場景對芯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嚴苛要求:既要具備跨域算力調度能力,又要滿足功能安全與信息安全的雙重標準,更需支撐軟件定義汽車的靈活迭代。武當C1200家族通過四大技術突破,構建起支撐中央計算架構的核心底座。
1. 7nm異構融合架構:打破域間算力壁壘
中央計算的核心在于"算力池化",即實現資源的統一調度與彈性分配。武當C1200家族基于7nm車規級制程工藝打造,集成CPU、GPU、NPU、DSP、ISP、MCU及網關模塊于一體,真正實現座艙、輔助駕駛、車身、網關四域融合。
其技術參數背后是對場景需求的精準匹配:
所有計算單元通過高速片上總線互聯,算力由統一軟件平臺進行動態調配:
算力不再是固定分配的"孤島",而是隨場景流動的"活水",這正是中央計算的靈魂所在。
2. ASIL-D級安全底座:構筑整車可信根基
作為整車智能計算中樞,中央計算芯片的安全等級直接關乎行車安全。武當C1200家族是國內首款通過ISO 26262 ASIL-D產品認證的跨域融合芯片,同時滿足EVITA Full信息安全要求,具備行業領先的功能安全與信息安全雙重保障。
"安全原生"的設計理念,使C1200家族無需外掛獨立信息安全芯片和ASIL D功能安全MCU即可滿足整車安全需求,大幅簡化系統設計。相比傳統多芯片方案,減少了硬件冗余與系統復雜度,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可靠性。
3. 場景化算力配置:精準匹配車型定位
中央計算并非一味追求高算力,而是強調"按需配置、合理分配"。武當C1200家族采用差異化產品策略,形成覆蓋主流市場的完整矩陣,且每款產品的參數配置都精準匹配目標場景:
該策略支持車企基于不同車型定位靈活選型,實現從10萬元級主流車型到30萬元以上旗艦車型的平臺化部署,顯著降低研發與制造成本。
4. 全棧生態支撐:加速量產落地
技術領先之外,生態成熟度決定落地速度。武當C1200家族堅持"硬件開放 + 軟件協同"理念,構建起完整的產業生態:
開放的生態讓開發者可通過標準化API調用算力資源,借助可視化工具完成多域應用開發,并通過OTA持續迭代功能。武當C1200家族由此從"一顆芯片"進化為"跨域計算解決方案平臺"。
三、價值重構:從技術突破到產業賦能
中央計算的終極目標,是推動汽車產業從"硬件定義"向"軟件定義"轉型。武當C1200家族正通過與產業鏈伙伴的深度協作,在量產實踐中釋放巨大價值。
這些實踐印證了一個趨勢:中央計算不是簡單的功能和算力堆砌,而是通過架構創新實現"功能整合—成本優化—體驗躍升"的正向循環。武當C1200家族的推出,顯著降低了中央計算的量產門檻,加速其從高端車型向大眾市場滲透。
四、結語:定義中央計算的中國標準
當汽車電子電氣架構邁入中央計算時代,芯片已成為定義整車架構形態的核心引擎。武當C1200家族以"跨域融合"為核心理念,通過7nm異構算力池、ASIL-D與EVITA Full級雙擎安全底座、片內低延遲數據交換以及場景化的產品定義,不僅破解了中央計算落地的關鍵技術難題,更是將軟件定義汽車理念轉化為可量產的硬件平臺。
從分布式到集中式,再到中央計算,這不僅是技術路線的演進,更是汽車產業價值鏈的重構。中央計算的終局,不是功能與算力的無限堆砌,而是通過架構創新讓每一TOPS、每一瓦特、每一納秒都為整車體驗服務,武當C1200家族,正走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