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關節置換術后不穩定等骨科臨床痛點問題,和睦家不僅致力于為患者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還通過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助力骨科醫生專業成長,推動行業整體發展。
北京2025年11月21日 /美通社/ -- 11月16日,和睦家醫療和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聯合主辦的"2025UFH&HSS骨科研討會"在北京順利召開。
本次研討會以"關節置換術后不穩定的挑戰與對策"為主題,匯聚國內外骨科領域專家學者,圍繞臨床診療難點、國內外防治經驗等關鍵議題展開深入探討,為推動關節置換診療水平提升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臺。
北京和睦家醫院骨科及運動醫學中心主任路繼科表示,關節置換術后不穩定是骨科領域極具挑戰性的問題。這類手術精度要求高,術后并發癥會給患者、家屬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通過舉辦專題研討會,匯聚國內外專家經驗,能為和睦家及全國骨科醫生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幫助其提升診療水平,最終惠及更多患者。"他說。
關節置換術后不穩定難題,和睦家有何診療經驗
作為治療終末期骨關節疾病的有效手段,關節置換術雖然能顯著改善患者關節功能與生活質量,但術后不穩定一直是臨床常見且棘手的并發癥。
北京和睦家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江軍介紹,關節置換術后不穩定在臨床中存在一定發生比例,且膝關節與髖關節的表現及發生率有所差異。
其中,膝關節術后不穩定比例約為1%~2%,主要表現為患者術后出現打軟腿、晃蕩等不穩感;髖關節初次置換術后不穩定率約為1%~3%,而翻修術后不穩定比例會顯著上升,達到5%~20%,表現為關節脫位,部分患者脫位復位后仍會殘留后遺癥。
"關節置換術后不穩定可歸納為患者自身、手術技術及假體選擇三大類原因。"江軍表示,膝關節術后不穩定主要包括假體選擇不當、術中意外性損傷,髖關節術后不穩定的成因則相對復雜,比如患者依從性差、神經肌肉方面存在問題。
"肥胖也是一個單獨的風險因素,肥胖患者通常肢體重量大,關節作業杠桿力量大,但肌肉力量往往不夠強壯,容易脫位。"江軍說。
目前,針對該問題的治療策略主要是"預防為先",例如通過充分評估患者個體情況,選擇合適手術入路與假體,加強術后溝通與康復指導,能從源頭降低脫位或不穩定發生風險。基于這一治療原則,北京和睦家醫院過去多年積累了多維度的臨床經驗。
江軍介紹,醫院借助Mako機器人輔助手術技術,實現截骨與假體安裝的高精度把控。"術前,我們會為患者進行CT掃描并建模,結合具體解剖結構制定個性化假體尺寸與安裝位置方案,從根源規避術后不穩定潛在風險。"
其次,和睦家骨科擁有路繼科主任、孫偉主任等一批經驗豐富的骨科專家,能夠在術前設計、平衡決策等關鍵環節提供最權威的手術建議。此外,北京和睦家還培養了一支優秀且強大的術后康復團隊。
"和睦家的醫生會與康復師建立良好的溝通,針對患者所使用的手術入路和假體,明確術后康復的關鍵要點。"江軍表示,他們還要求,患者術后每周到門診進行康復理療,同時醫院也非常重視患者教育,通過這些方法,進而整體降低關節置換術后不穩定的發生率。
以患者為中心,構建標準化和睦家骨科網絡
作為國內知名非公醫療機構之一,和睦家醫療經過多年布局,目前在全國6個城市設有11家綜合及專科醫院,其中10家醫院設有骨科科室。
為實現不同院區診療水平的統一與提升,和睦家醫院構建了獨特的骨科網絡協作模式,由上海和睦家醫院(浦東院區)首席醫療官趙輝擔任骨科網絡主席,通過資源整合、規范制定與跨區域協作,為患者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
趙輝介紹,和睦家骨科網絡的核心作用是實現集團內骨科資源的協同共享,例如集團每月都會召開骨科網絡會議,由各地醫院的骨科主任會分享當地的學科發展情況、臨床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以及最新的進展,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共性問題進行討論,并制定標準的臨床路徑。
"這意味著,盡管分布在6個城市、10家醫院,但來到和睦家骨科就診的患者所接受的診療服務基本是一致的。"他說。
與傳統診療規范相比,和睦家還進一步擴展了醫療服務內涵,除常規拍片、診斷、用藥與手術治療外,還納入生活方式調整、圍手術期疼痛管理、康復管理及出院后快速康復指導等內容,核心目標是讓患者"恢復更快、痛苦更少、功能更好"。
骨科網絡的構建,也為醫院診治復雜病例診療提供了強大支撐。"得益于集團內統一的信息系統,上海和北京兩地的醫生能夠實時查看患者的完整診療記錄,確保治療的連貫性。同時,由骨科醫生、康復科醫生和影像科醫生等組成的多學科團隊(MDT),后續為患者制定了個性化的康復方案。"趙輝介紹。
搭建交流平臺,賦能骨科事業長遠發展
本次研討會最為亮眼的,是邀請到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的專家團隊進行分享,這在全球范圍內都是極具分量的學術交流。
紐約特種外科醫院是全球專注于肌肉骨骼健康的頂尖學術醫療中心,曾連續16年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評為骨科第一名。該院還是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發源地,擁有全球最低的骨科再入院率,在骨科領域獨樹一幟。
路繼科表示,和睦家與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的合作已有五年之久,此前雙方聯合舉辦了五屆學術會議,會議地點覆蓋上海、深圳、廣州及北京。
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是推動醫療事業持續進步的核心動力。和睦家始終重視這一領域投入,通過舉辦高水平學術會議、建立系統化人才培養體系、深化國際合作等方式,為骨科醫生搭建學習與成長平臺,推動行業整體診療水平提升。
路繼科介紹,不僅是舉辦會議,和睦家每年還會選派骨科醫生前往美國特種外科醫院進行訪學,時間從6周到3個月不等。通過與該院醫生的系統合作,和睦家的醫生能夠獲得更多的支持和提升機會。
除與國際頂尖醫療機構合作外,在人才培養方面,和睦家還構建了多層次學術交流與培訓機制。
趙輝表示,集團將診療規范、網絡討論共識及前沿知識整合形成完整培訓教材,為醫生提供統一學習標準。"考慮到和睦家招聘醫生以高年資主治醫生或副高級別醫生為主,起點較高,因此我們的培訓更注重將其培養為醫療合作伙伴,而非單純技能學習者。"
在培訓過程中,和睦家采用了類似公立醫院的三級查房制度,包括管床醫生、主治醫生和主任醫生共同參與治療。管床醫生、主治醫生與主任醫生共同參與診療過程,在處理具體病例時貫徹診療規范,同時鼓勵年輕醫生發表見解、參與討論,通過實踐案例提升專業能力。
此外,和睦家還注重持續的繼續醫學教育,給更多年輕醫生學習、交流的機會,通過拓展視野、更新知識儲備,進而提高他們在疑難病例處理方面的經驗。
"2027年,和睦家在北京將建成一所以醫教研為中心的教學型綜合性醫院,未來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可能拓展至醫學院領域,實現全鏈條人才輸出。"趙輝表示,這一規劃將為和睦家醫療團隊持續注入活力,并為骨科行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